馮國璋:畢生不忘和平統一

馮國璋由一介書生而入武林,讀文史後再習軍事。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經歷了數次戰爭,其中親自參與的就有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進京等戰事。作為一個有著遠大抱負並接受現代思想的知識分子,或是身為一名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軍事將領,馮國璋曾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敏銳的見解,屢屢向上司和清廷進言,並且一直身體力行地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這一宏願而盡心盡力。

追隨聶士成

1894年6月,馮國璋隨聶將軍入朝鮮禦日,當時的清政府並未看清日本出兵朝鮮的真正目的是為入侵中國做準備,同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武器落後,且寡不敵眾,加上清軍主帥葉志超懦弱無能,盡管聶士成將軍身先士卒,馮國璋亦作戰勇猛,淮軍在裝備先進的日本軍隊大舉進攻前毫無抵抗之力,血戰中的聶將軍不得不帶著士兵們節節敗退。這是被打著跑、跑著打的一場慘烈戰爭。

據《年譜》記載:1895年10月,“馮國璋與其護兵閻升以一匹馬強渡過江”。日本人多,兵器又好,清軍戰敗了,馮國璋只得跟著往回跑。馮國璋和他的衛兵閻升一起往北跑到了鴨綠江邊,正愁著沒法過河,忽然從小樹林裏斜著跑過來一匹灰黃色的小馬,這可救了兩個人的命。馮國璋和閻升拽著馬尾巴過了河。這匹馬是匹母馬,從此成了馮家的功臣,以後就由專人照看起來。

清朝末年,馮國璋回到聶士成將軍的部隊,隨聶將軍扼守摩天嶺三個月。在此期間,馮國璋隨聶將軍一起對日軍打過一次勝仗。當時在摩天嶺,聶將軍帶領的軍隊是在孤立無援的危難情況下對敵作戰。馮國璋利用所學軍事知識,建議聶將軍在多處插立清軍旗幟,布下兵眾將廣的疑陣迷惑日軍,又在險要處設重兵截擊敵人,這是對兵法上的“虛實並舉”、“聲東擊西”戰術的運用,最後等到了援軍打敗了日寇。這在當時的東北戰場上,是唯一的一支戰勝日軍的隊伍。為此聶將軍立下了戰功,馮國璋亦功不可沒。經過甲午之戰,馮國璋已成為聶將軍的心腹愛將。

然而,當時對日作戰的失敗局勢已是不可逆轉了。在遼東半島失守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月末,馮國璋隨聶將軍駐守山海關。這時馮國璋因對日作戰勇敢有功,已從五品提升為聶軍軍械局督辦。

馮國璋曾兩次被派往日本考察軍事。第一次是1895年4月,馮國璋作為武官隨裕庚出使日本考察軍事。裕庚是馮國璋在武備學堂的老師,很器重馮國璋。馮國璋在日本大開眼界,認識了幾位日本的軍事人才,向他們學習。還考察了日本的現代軍事科學及訓練方法和理論。回來後整理出版了好幾本兵書。

作為甲午戰爭的親歷者,戰敗的教訓使馮國璋早有改練新軍的思想,所以到了日本,他特別注意考察現代軍事。日本軍隊的訓練、裝備、戰術等,都是他考察、學習的目標。馮國璋對裕庚說:如今是洋槍洋炮時代,大刀長矛怎麽和人家打,所以甲午才打敗仗。學生以為中國必須練新軍,都得變,不變則亡。裕庚很同意馮國璋的想法,說朝廷裏現在也有人有這個想法。第二次,清政府派馮國璋與朝廷官員鐵良、風山再次赴日考察軍事。通過兩次考察,馮國璋在現代軍事科學上的認知都有很大提升。

1896年末,清廷決定任用袁世凱去小站督練新軍。馮國璋在武備學堂的老同學王士珍、段祺瑞等都到了小站,這使得馮國璋非常動心,但又感苦惱。這是因為馮國璋雖然很想去小站參練新軍,但因聶將軍對他有知遇之恩。盡管聶將軍也很明白編練新軍的道理,馮國璋不忍提出離開的要求。後來還是蔭昌大力推薦,袁世凱也一再向聶將軍要人,聶將軍才把馮國璋送去了小站。臨走時,兩人是揮淚而別。

到了小站,袁世凱親切禮貌地接待了馮國璋。有記載說袁世凱視馮國璋的幾冊兵書為“鴻寶也”,並說“學界之子無逾公者”。馮國璋與袁世凱生於同年,並長袁數月(袁生於1859年9月16日,即清鹹豐九年八月二十日)。袁世凱擅禮賢下士,不久便對馮國璋以“四哥”相稱,並把新軍操練、營務等事完全放手交給了馮國璋與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張勛、段芝貴、阮忠樞等人。馮國璋在小站很努力,又和王士珍、段祺瑞合編了23冊新的練兵教科書,這些兵書成為清末我國軍事學校編練新軍的主要教材。三人在袁世凱手下做出了成績,連德國教官都表示贊賞,後來這三人被稱作“北洋三傑”。

“斂財只因太窮”

馮國璋當大總統的時候鬧了一個大笑話,這就是“賣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