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蘇聯的存與亡都是我們的營養(第2/15頁)

當年對蘇聯工業文明的推崇雖然誇張,但這並不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全面學習蘇聯。孫中山、馮玉祥、盛世才……都曾是蘇聯的好學生。學習最徹底的國民黨蔣介石政權不只從蘇聯拿到了巨額援助,更學到了蘇聯的建黨、建國經驗。國民黨的黨務系統完全是仿效蘇聯共產黨建立的,國民黨的特務系統是仿照蘇聯契卡建立的,黃埔軍校是用蘇聯援助的盧布和槍炮建立的,北伐戰爭的軍費仍然來自蘇聯,抗日戰爭有大一半時間國民黨軍隊幾乎全靠蘇聯軍火支撐。

可以說,20世紀的中國史,主導脈絡就是國共兩黨對蘇聯模式的學習。但是,這兩個學生一個建立了世界第一工業國,另一個跑到小島上搞黑幫,共產黨到底學到了什麽?

漫畫《丁丁歷險記》裏面有個情節:丁丁以外國記者的身份到蘇聯遊歷,主人帶他從遠處參觀龐大的工廠。丁丁趁陪同人不留神,從後面溜進工廠,發現這個工廠只是個空殼,工人在空殼裏面燒稻草,好讓煙囪冒煙,顯得工廠在運轉。這基本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西方對蘇聯的看法。

希特勒也被這個說法忽悠了,他以為“蘇聯是一座瀕臨倒塌的破房子,只要在門上踹上一腳,就會轟然倒下”。可事實卻是,蘇聯的工廠絕不是燒稻草的擺設,而是能造飛機坦克的真家夥。1941年,在蘇聯僅僅完成了兩個半“五年計劃”之後,希特勒一腳踹到了鐵板上,最後以自己和第三帝國的可恥下場為西方人的偏見畫上了一個句號。

西方工業化國家之所以不相信蘇聯模式,是因為憑他們自己的經驗,實在沒法想象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能如此之快,快到整個世界都不適應。更沒料到蘇聯能從那麽低的起點上迅速翻身。

十月革命之後,蘇聯趕走了19個國家的幹涉軍,但也為此付出了驚人的代價。僅從人口來說,蘇聯損失了700萬平民和100萬紅軍,即人口的1/16。這個數字換算到今天的中國,意味著七八千萬人口的損失。戰前,蘇聯的人均收入是美國的1/8,工業產值只有農業產值的一半。在內戰中,俄羅斯的農業產量跌到原來的40%,工業更慘,只有10%,大部分進口機械都因為停產和戰亂而毀壞了。整個國家連維持基本的生存都做不到。

但是,僅僅幾年之後,雖然蘇聯比沙俄少了大片的肥沃土地,雖然損失的機械設備大部分都不能自產,1927年的蘇聯還是在幾乎所有經濟指標上超出了歷史最高水平。從1922年到1927年,這5年期間,蘇聯農業的年增長率至少有10%,工業上差不多年年翻番。不過這都屬於恢復性增長,即便當時的工農業產值已經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全世界大部分人,甚至包括蘇聯人自己,對未來也沒有很樂觀的看法。但是,接下來的十幾年,蘇聯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1928年,蘇聯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當年工業增長率6%,貌似不算高,但第二年增長率就暴增到20%左右,即工業每4年翻一番。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速稍有下降,從19.2降到17.3,即從4年翻番變成了4年半翻番。從1928年到“二戰”開場,蘇聯完成了兩個半“五年計劃”,工業增長到1928年的7倍,不僅超過了日本、意大利,還超過了英國法國這樣的老牌國家。到20世紀30年代末,蘇聯工業甚至壓倒了歐洲霸主德國,僅次於美國。蘇聯僅僅用了12年時間就從一個半農業國變成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1922年蘇聯建立,這一年出生的孩子差不多就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的時候去讀小學,窗外的蘇聯還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等到1941年德國全面進攻,這個小學生最多也就是個大一大二的學生,而這個國家已經完全變成了工業國,壓倒了歐洲那些發展了上百年的老牌列強。雖然這樣的速度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並不覺得有什麽,不過在當時完全是讓蘇聯人暈車,讓旁觀者眼暈的速度。

20年代初的時候,蘇聯空軍的主力還是進口飛機,1927年蘇聯人才有完全國產的飛機上天。到了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軍用飛機生產數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一,某些年份甚至相當於世界之和。“二戰”之初,希特勒靠突然襲擊,一口氣殲滅和打垮了戰前所知的幾乎蘇軍全部主力,蘇聯人丟了接近一半的工業區,卻還是用4年時間造了10.5萬輛坦克,組成鋼鐵洪流,打贏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地面戰爭。

蘇聯是“二戰”損失最慘重的國家,直接戰死了1000萬人,平民也死了差不多2000萬,損失掉了全部人口的1/5,其中大部分是青壯年男子,相當於其他歐洲國家的人口損失之和。“二戰”開戰時正在讀中學的那幾屆蘇聯人,戰後如果開校友會,一般可以在每屆數出幾百個女生,幾十個帶傷的男生和個位數的健全男生。蘇聯完全打光了自己的一代男性,而且是建國之後第一代受過完整工業化教育的男性。之後的幾年,就連在蘇聯服苦役的德國、日本戰俘,都能吸引蘇聯姑娘投懷送抱。這樣一個國家,大家都以為起碼要30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