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蘇聯的存與亡都是我們的營養(第6/15頁)

國有化、計劃經濟、重工業優先,沒有購買力限制。因此蘇聯能夠在發展目標明確的情況下,迅速地把工業在既有水平下指數化擴張。這是蘇聯體制的優點。20世紀西方四次衰退和戰亂,每一次都為蘇聯提供了廉價的先進技術與發展空間。蘇聯體制最適合利用這種機會,所以蘇聯對應地出現了四次工業化高潮。

1980年的蘇聯,第四次工業化高潮剛過,消化了最新一批的廉價技術,國勢直追100年以來的工業冠軍——美國。按照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看,只要西方再來一次衰退,蘇聯就可以變追趕為趕超,取得冷戰的勝利。

雖然我們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知道這個頂峰之後十幾年蘇聯就解體了,但作為最成功的帝國主義挑戰者,蘇聯模式毫無疑問是20世紀最值得學習的發展路線。

莫斯科必須相信眼淚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剛解體的時候,聽人說起“毛子貨”,立刻就會想到皮糙肉厚的重型卡車、噪音巨大的冰箱、洗衣機、像磚頭一樣堅固耐用的望遠鏡,從語氣裏就能聽出蘇聯產品那種厚重、可靠的特性。

20世紀90年代的邊境貿易中,俄羅斯人拿出來的盡是這些蘇聯的工業品,換走中國的衣服、食品和煙酒。等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忽然發覺,“毛子貨”這三個字幾乎沒人用了。俄羅斯人掏光了蘇聯時代的存貨,能拿出來賣的只有石油、木材這些原材料,在日常用語裏是不算“貨”的。只是偶爾在邊境省份的娛樂場所附近,能聽到男人們用猥褻的語氣來用這個詞——他們指的是俄羅斯妓女。

一個詞匯的含義變化,背後是蘇聯工業社會在俄羅斯時代的解體。解體後的蘇聯不僅造不出好東西,甚至也養不好人。從蘇聯解體到21世紀初,俄羅斯人均壽命降低了5年,男性人均壽命降低到58.5歲,即大部分俄羅斯人活不到退休年齡。嬰兒死亡率在這期間也翻了一番。1991年的俄羅斯有1.48億人,到2001年就只剩下1.44億,現在還在繼續下降。遠東許多居民點已經因為人口減少而廢棄。

除了物資供應不足外,人口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俄羅斯的社會衰退。蘇聯時期的政工幹部和民警離開了基層社區,改由黑幫接手。黑幫賺錢不擇手段,幾百萬年輕人吸毒並染上了艾滋病。

黑幫和政府的另一個差別是不會去主動維護、建造基礎設施。當然,俄羅斯也不再有錢維護基礎設施,所以黑幫才能在基層替代政府。由於20年沒有改造線路,大量的電力被浪費,再加上老電站屢屢出問題,俄羅斯這個資源大國的電價在過去幾年翻了一番,預計今後幾年還要持續上漲。

最近幾年,每年夏天俄羅斯都會有森林大火,幾乎每次大火都會有軍事基地被燒毀、軍火庫爆炸的新聞。原因就是俄羅斯森林消防體系癱瘓,消防設施廢棄,甚至連防火帶都沒人清理,所以一燒一個準。而俄羅斯軍人盜賣武器裝備更不是什麽新聞了,蘇聯解體時曾經有5艘航母,除了“庫茲涅佐夫”號還能開動,其他四艘“基輔級”分別被以廢鐵的價格賣給了韓國、中國、印度,之所以賣掉是因為海軍官兵拆掉了艦上所有值錢的金屬,就算拉到北極圈去封存,也無法阻止留守艦員拆掉鋼板、玻璃、纜索修理自己的房子。正在為印度翻新“戈爾什科夫號”的北方造船廠負責人曾經心痛地說:“航母不是雞肉,放到冰箱裏不能保鮮。”整個俄羅斯,除了幾家私立醫院外,幾乎全部醫療設施都是20世紀70年代制造的舊貨,中國的臨床醫生到俄羅斯公立醫院工作的話,會發覺自己完全不適應幾十年前的硬件水平,對復雜病例完全沒辦法診斷。

電力出問題會立刻停電,醫療和消防出問題會死人,所以俄羅斯好歹還是拿了點應急資金去補窟窿。但是自來水、道路這些東西,破舊一些也不會很紮眼,所以失修最厲害。1992年的時候,俄羅斯還能每年鋪設3000公裏的自來水幹管,到了2000年,每年只能鋪設600公裏。農用道路,1992年俄羅斯每年要修2萬公裏,21世紀每年整修300公裏。這種建設能力,不要說增加,維持原有設施的折舊更新都遠遠不足,只能放棄大部分地區的道路維護和供水供電,集中力量保證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20年來,俄羅斯已經廢棄了上百個城市和幾千個居民點,有的是因為基礎設施破損,有的是因為維持不了郵政、交通和食品供應,有的連房屋都已經無法居住。

中小城市基礎設施衰敗的結果是俄羅斯大城市房價高漲,其他地區的房子無人居住。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幾百美元可以買一棟別墅,但在莫斯科,幾百美元還買不到一塊瓷磚面積的公寓樓。面對畸形的房價,俄羅斯政府也無可奈何,只能宣布今後將把人口集中到20個都市區,徹底放棄中小型居民點。在這之前,許多俄羅斯邊防部隊已經要自謀生路了,靠走私來解決軍餉。只要看看這幾年國內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野生動物園,哪個都要養幾只“東北虎”,中國哪來的那麽多老虎?比之中國,根本就沒有老虎的美國更是有近2000只老虎被作為寵物圈養,這些老虎的來源不說自明。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俄羅斯甚至可能會保不住最重要的資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