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他強任他強,輕風拂山岡(第2/17頁)

如今的歐美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玩都會玩不下去,當時的德國的軍隊連重機槍都不許有,沒有任何辦法維持自己的貨幣信用,1929年經濟大蕭條一來,一切房地產、投機品價值歸零,德國經濟徹底崩潰,沒有出路的德國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希特勒和法西斯侵略道路。德國的兩個盟友日本和意大利,工業基礎更弱,因而法西斯化也更早。

而美國名義上是一個民主制聯邦國家,本質上卻是一個類似於古羅馬貴族共和式的寡頭、精英共治政權。在和平時期,財閥、政閥、商閥寡頭之間需要靠“金錢買選票”這種方式進行權力博弈,如果沒有什麽壓力,這種政治遊戲可以維持寡頭之間表面上的制衡,誰也不敢對選民太過分。不過一旦大部分寡頭感覺到危機,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很快就會抱團自保。

遠了不說,2011年下半年幾千個美國老百姓搭起帳篷“占領華爾街”,只是表達一下不滿,幾個月之後就吃到了防暴警察手中辣椒水噴劑的滋味。為了能撐住華爾街的面子繼續印錢,寡頭們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占領黨”民眾手裏的選票。

如今美國經濟高度依賴美元霸權,但是美元霸權又建立在越來越高的債務基礎之上,一旦債務-貨幣鏈條出了什麽問題,國內經濟幾乎必然崩潰。美國有冷戰留下的龐大軍事家底,又掌握著全球霸權,軍火利益集團掌握著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和幾乎全部工業人口,而且幾乎人人有槍。實在想不出這樣的國家在經濟崩潰的時候,如何能避免法西斯化。

法西斯總是挑起戰爭,而美國現在的軍事存量遠遠高出其國防的實際需要,與其等著將來被中國全面趕超,還不如果斷出手,擊敵於半渡之際。事實上美國現在還沒有法西斯化,就已經開始拼湊對付中國的聯盟了,2011年美國政府推出了“環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美國軍方也拋出了“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除了沒公開點名道姓,劍指中國的態勢已然浮出水面。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如果我們或者美國人自己能幫美國避免法西斯化自然最好,如果不能,我們也要有所戒備。

蘇聯從剛成立就開始設計制造坦克,從1928年“一五”計劃以後更是建立了數個大型拖拉機廠,培訓了上百萬拖拉機手,當時的坦克和拖拉機技術基礎都差不多,這些人和設施就是蘇聯能在後來對德國的坦克大戰中取勝的物質基礎。

美國人自己從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以“郵政飛機”的名義研發裝四台發動機的遠程飛機,當時已經出現了郵購業,“一戰”退役的飛行員和波音公司幻想用這種飛機把郵件和貨物扔到大西部、阿拉斯加分散的居民點和遙遠的夏威夷的海島上。雖然這種設想在經濟上一點也不合算,戰略家卻看到了把郵包換成炸彈將會帶來的巨大效果,這些技術積累最終變成了“二戰”中的戰略轟炸機。

不過就算做了這麽多準備,美、蘇在戰爭之初還是吃了大虧。當初德國閃擊蘇聯,幾個戰略合圍就殲滅了差不多所有西線蘇軍,日本海空偷襲珍珠港,打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法西斯搞突然襲擊幾乎是慣例,因為突襲可以達成戰略突然性,獲得巨大的戰場優勢。如果美國法西斯化,放著突然襲擊這種好辦法不用,而是像打伊拉克那樣花上一年宣傳造勢,再用個半年大舉調兵,等著中國進行戰爭動員,那才是怪事。

我們作為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在戰略上喜歡後發制人,但是現代戰場上分秒必爭,後發制人就必須承受住對方的第一輪攻擊。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既然風險擺在這兒,咱們肯定要分析一下哪個戰略方向危險系數最高。

美國的選擇:因為什麽目標,才確立打中國的決心

美國最極端的反應,自然是直接進攻中國本土,釜底抽薪地毀掉唯一能威脅美國霸權的大國。

當初日本攻擊珍珠港用的是航母戰鬥群,德國入侵蘇聯,用的是裝甲集群,挑戰一個大國是生死之戰,自然是有多大本錢押多大本錢。現在最大的本錢是戰略核武器。美國作為歷史上唯一在實戰中用過核武器的國家,核武器這個因素自然要計算在內。

雖然冷戰中核戰爭始終沒有打起來,不過現在和冷戰有點一樣了。冷戰中美蘇都有龐大的核武庫,各自造了上萬枚核彈頭,打核戰爭不會有勝利者,雙方倒也能保持克制,甚至竭力避免常規軍力在戰場上照面,一方親自下場打仗,另一方就出錢出槍打代理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