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東巡洛陽,唐太宗臨幸了小才人(第5/13頁)

這一聲喚醒了李世民的理智。固然他愛妻心切,但畢竟不是恣睢任性的暴君,對這麽個剛剛入宮年紀尚輕的小姑娘,何必苛刻計較?他的手漸漸松開,還是那副充滿耐心的口氣:“別埋怨皇後,她善良,待朕很好,待宮裏的人都很好……”

武照點點頭,卻再不敢隨便講話。

李世民見她眼中尚有恐懼之色,哄道:“別怕,朕愛聽你講話。你喜歡這裏嗎?”

“喜歡,我一來到洛陽就喜歡上了。”這倒是她心裏話。

“你還真是樂不思蜀。”

武照順口咕噥道:“我可不是劉阿鬥。”

“哦?”李世民一笑,“你知道這典故?”

“《三國志·蜀後主傳》中晉文帝問蜀後主思鄉之事,故臣郤正秘密進言,被劉禪如實上奏。唉!扶不起的劉阿鬥。”武照娓娓道來。

李世民確實有些意外:“你讀過不少書啊。”女子讀書並非稀罕事,但讀的不過是《孝經》《列女傳》之類,似她這般讀過經史並能講清典故的實在不多,何況她才十四歲。

武照不免得意:“我娘教我讀書的。”

“你娘真是個了不起的女子。”

“是啊。”聽皇帝這般誇贊,武照不免動情,“我娘獨自帶我們三姐妹度日,受了好多委屈。有一次我夜半醒來看見她在佛像前獨自垂淚,她一定是怕我們看見,所以等我們睡著了才哭……”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帶著屢屢哀愁的話語縈繞在耳畔,竟勾起李世民的心事,鐵骨錚錚的皇帝眼中竟隱隱泛起淚光。

“陛下你……你哭了?”武照很詫異,似乎是看到了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我聽娘親說過,皇帝是世上最堅強的人,怎麽也會哭?”

“沒有,朕當然不會哭。”李世民強作笑容。

“皇上也有傷心事嗎?”

天下無人沒有傷心事,但皇帝的傷心事只能對天言,對地言,不能輕易對旁人說。鎧甲上哪怕有一絲裂縫都可能是致命的,絕頂聰明的李世民自然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創傷,但今夜今時面對心地單純的小姑娘,所有戒心都放下了,竟忍不住一吐郁悶:“唉……你雖離開了娘,但她畢竟還在世上;朕也有三個年幼的孩子留在長安,比你還小,他們的娘卻再也回不來。”

武照自不曉得他說的是晉王李治和晉陽、金城兩位公主,只道:“他們的娘沒了,不是還有陛下嗎?”

“可朕身系國事,平日不能陪他們,而且一見到他們朕就想起他們母親,尤其朕的兒子稚奴,長得很像皇後。朕想給她們找個賢德的後母,但人心難測,群臣也極力反對。”

武照頭一遭見到男人為妻兒之事愁眉苦臉,忽然覺得這個五大三粗的皇帝很可愛,於是竟扮出一副小大人模樣哄起了天子:“我娘說過,再難熬得日子還是得過。他們沒了娘,如果陛下不肯見他們,他們就真成無依無靠的孤兒。我記得當年我爹無論多忙還是會陪我們,有時就把我放在他腿上,就像現在您抱著我這樣……”

李世民心頭一震——她說得對啊!如此滯留洛陽實是逃避,我已愧對稚奴的母親,不能再愧對這三個孩子。堂堂天子尚不如小女子明道理,慚愧慚愧!

想到這裏李世民胸中郁悶紓解不少,越發覺得她可愛,輕輕握住她手:“你說得對,回到長安朕就把他們接到朕寢殿裏,再不與他們分開。”言方及此又不禁苦笑,“只怕滿朝大臣又要說朕偏心啦!”他又想起前番李泰、李恪之事。

“哼。”武照不以為然,“偏心又怎樣?”

李世民無奈搖頭:“我猜你娘必定也偏心,八成偏愛的就是你,你才如此不在乎。”

一提到她們家事,武照就變得格外認真,也不顧他是皇帝,強辯道:“我娘是偏愛我,但偏心自有偏心的道理。”

“什麽道理?”

“我阿姊嬌氣得很,什麽活都不肯幹;妹妹年紀小身子又不好,整天病歪歪的。她們不願做的事都是我來做,有人欺負娘也是我替娘出氣。娘親不寵我寵誰?”武照想要賣弄自己學問,又畫蛇添足道,“後漢光武皇帝是中興明君,不照樣廢長立幼?換上的新太子後來便是漢明帝,一代有道明君。晉武帝司馬炎倒是不肯偏心,最後立了個傻瓜一樣的晉惠帝,國破家亡怨得誰來?”她雖讀過書卻沒親身經歷過政治,對她而言史書上的一切僅僅是故事,與現實的關系更是毫無知曉。且不論這倆例子對當今太子、魏王之爭的影射,單是後妃幹政這一條就足以把她打入冷宮永世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