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宋人去旅遊

要是遇上長假,或者有了閑暇,你可能會首選出門旅遊去。這是今天許多人的生活方式。宋朝人也喜歡出遊。宋代之前,旅遊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到了宋朝,隨著市民社會的形成,旅遊成了尋常市民的時尚。有四個地方,是兩宋時期最熱鬧的旅遊勝地,如果你穿越到宋朝,這四個地方是必須要去體驗體驗的。否則就白穿越了。

開封:金明池觀水戲

金明池是北宋的皇家林苑,位於東京順天門外。此處皇家林苑是對外開放的,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都會準時“開池”,任士庶遊玩。你若穿越到宋朝,一定要進皇家園林金明池玩玩。

而遊金明池,一定要看水戲表演,包括水戰、諸師百戲、水傀儡、水秋千、龍舟奪標賽。水戰類似於水上軍事演習,生活於北宋末、南宋初的士人袁褧回憶說,“余少從家大夫觀金明池水戰,見船舫回旋,戈甲照耀,為之目動心駭。”諸師百戲則是水師士兵表演的雜技與競技節目,“如大旗、獅豹、掉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

“水傀儡”是水上木偶戲。宋代的木偶戲技術非常高明,藝人可以控制木偶在池上劃船、釣魚、踢球、舞蹈。看《東京夢華錄》的描述吧:“有一小船,上結小彩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棚,正對水中。……彩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劃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小船入棚。繼有木偶築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

“水秋千”有點像今天的花樣跳水:“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候監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將平架,筋鬥擲身入水。”

最精彩的是龍舟爭標賽。由小龍船二十只、虎頭船十只、飛魚船二只、鰍魚船二只展開花色表演與奪標競賽:“小龍船列於水殿前,東西相向;虎頭、飛魚等船,布在其後,如兩陣之勢。須臾,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棹旋轉,共為圓陣,謂之‘旋羅’。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又以旗招之,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彩銀碗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標,則山呼拜舞。”

還有一種大龍船,“約長三四十丈,闊三四丈,頭尾鱗鬣,皆雕鏤金飾”,上有亭台樓閣,“設禦座龍水屏風”,“龍頭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槳,宛若飛騰”。皇帝坐在大龍舟上,加入水戲表演。許多宋朝市民到金明池,就是為了看大龍舟:“每遇大龍船出,及禦馬上池,則遊人增倍矣”。如果你在金明池遊覽,說不定也有機會一睹宋朝天子真容。

成都:月月宴飲遊樂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講求生活之閑適,喜宴遊玩樂。這種風氣由來已久,元代《歲華紀麗譜》載,“(宋時)成都遊賞之盛,甲於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別的地方,旅遊潮通常都是季節性,唯成都人一年四季都在找理由出門遊玩。《歲華紀麗譜》收錄有宋代成都人從正月初一到冬至日的“遊樂路線圖”:

正月元日,“郡人曉持小彩幡,遊安福寺塔”;五日,遊蠶市,門外張宴;上元節,“放燈三夜,自是歲以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門樓,甲夜觀山棚變燈”。

二月二日,踏青節,“郡人遊賞,散在四郊”。太守又組織“大遊江”活動,“士女駢集,觀者如堵”。

三月三日,遊覽學射山;寒食節前後,官府開放郡圃“西樓亭榭,俾士庶遊觀”。

四月十九日,“至百花潭,觀水嬉競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濱,以事遊賞,最為出郊之勝”。

六月,初伏、中伏、末伏之日,“會府縣官,皆就江瀆廟設廳”,“早宴罷,泛舟池中;復出就廳晚宴。觀者臨池張飲,盡日為樂”。

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設廳,暮登寺門樓,觀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備焉”。

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舊宴於西樓,望月於錦亭,今宴於大慈寺”。

九月九日,遊藥市,“官為幕帟棚屋,以事遊觀”。

冬至節,“宴於大慈寺。後一日,早宴金繩寺,晚宴大慈寺”。

一位宋朝文人也記錄了成都人傾城出遊浣花溪的盛況:“成都之俗,以遊樂相尚,而浣花為特盛。每歲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麗服靚妝,南出錦官門,稍折而東,行十裏入梵安寺,羅拜冀國夫人祠下,退遊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遊與其日’。凡為是遊者,架舟如屋,飾彩繪,連檣銜尾,蕩漾波間,簫鼓弦歌,喧鬧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結棚,上下數裏,以閱舟之往來。成都之人,於他遊觀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則傾城皆往,裏巷闐然。自旁郡觀者,雖負販芻蕘之人,至相與稱貸,易資為一飽之具,以從事窮日之遊。府尹亦為之至潭上置酒高會,設水戲競渡,盡眾人之樂而後返。”這樣的旅遊熱情,在古代恐怕除了宋朝的成都,再找不出第二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