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旅店的BBS

假如你出門在外,又是孤身一人,黃昏時候,在陌生的城市投宿客店,看著窗外暮色四合,他鄉的萬家燈火逐漸亮起,你也許會感覺到有一種惆悵與寂寞慢慢爬上心頭,彌漫開來。這個時候,你會掏出手機,打開電腦,上網,發帖,發微博,發微信朋友圈嗎?漫漫長夜,你需要消磨時光,排遣寂寞。

遙想一千年前的孤獨旅人,人在客棧旅店,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微博與朋友圈,又當如何排遣愁緒?唐宋時代流行的方式,是在旅舍驛館的墻壁上留言寄情——通常都是以詩歌的形式,不似今天的公廁壁板上,全是見不得人的粗鄙文字。詩歌用字洗練,信息容量大,最宜壁上遣懷。因此,唐宋的旅店,墻壁多有“題壁詩”,有些驛站還專門設置一些“詩板”,專供旅人題詩。

想來那時候的詩壁,就類似於網絡時代的BBS吧,那些“題壁詩”就如網絡上的帖子。

題詩

北宋宣和年間,有一名叫“幼卿”的女子,投宿陜府驛館,在驛壁上留下一首《浪淘沙》:“目送楚雲空。前事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讀來令人柔腸寸斷。

原來,幼卿自幼與表兄同窗讀書,意趣相投,便暗生情愫。幼卿未及笄之齡,表兄便托人前來求婚,但幼卿父親以表兄未有功名為由,婉拒了這門親事。第二年,表兄參加科考,取得甲科成績,赴洮房任職。此時幼卿已另嫁他人,丈夫是武職,統兵陜右,幼卿隨丈夫赴陜,寄宿於驛館,恰好遇到闊別的表兄。昔日青梅竹馬的情侶,如今卻形同陌路,表兄“鞭馬,略不相顧”,策馬而過,只當沒有看到她,不知是否因為以前求婚未成而耿耿於懷,“豈前憾未平耶”?幼卿心中感傷,“因作《浪淘沙》以寄情”。這首《浪淘沙》,後來被多名宋朝人收錄進筆記中,流傳了下來。

幼卿,不過是浩瀚歷史上一名不知姓氏的平凡女子、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匆匆過客,歷史不會記得她,如果不是她在驛壁上留下一首感懷的小詞,並在小序中說明了題詩的因由,我們今天不可能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過這麽一個為情所傷的小女子,也不可能知道她遇到了這麽一段無疾而終、令人感傷的愛情。

有人在旅館詩壁上寄托兒女情長,也有人題壁感嘆英雄氣短。我們從初中語文課本上讀到的那首《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便是一首題在南宋杭州邸店(客店旅館)墻壁上的七絕。詩的內容頗有諷刺南宋朝廷只顧歌舞升平、不知進取中原故土的意味。詩人膽子也大,毫不顧忌地留下自己的大名,只是筆跡龍飛鳳舞,不易辨認。收錄此詩的存世版本,多將作者寫成淳熙年間的士人“林升”。但也有人考證,“升”字實為“外”字之誤,作者其實是“林外”,《西湖遊覽志余》載,“紹興、淳熙之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耽樂湖山,無復新亭之相。士人林外題一絕於旅邸。”林外為南宋太學生,詩酒風流,在臨安頗具名氣。

不管這首題壁詩的作者到底為誰,畢竟詩人是留下了姓名的。敢於公開發表政治諷刺詩,並署名,可見當時盡管“君相縱逸”,但輿論環境還是比較寬松的。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又有一個不知姓名的小官員,投宿驛舍,大概更深人靜之時,感懷世道不公,輾轉難眠,便在墻壁上題下一首小詩,遣發牢騷:“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三班奉職”是宋朝的低級官職,薪俸極低,月薪“七百(文),驛券肉半斤”,所以這名小官員才有“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的感嘆。這首詩後來不知何故流傳開來,並傳入朝廷,宋真宗說:“如此,何以責廉?”下詔給“三班奉職”增加工資。

和詩

有人在旅館墻壁題詩,當然也會有人在詩壁上尋詩來讀。旅途寂寞,孤枕難眠,不如起身掌燈,尋看詩壁上的留言,倘若能讀到一兩首好詩,也是羈旅中一大樂事。所以宋人說:“下馬先尋題壁字,出門閑記榜村名。”對此我感同身受,每次出遠門,乘坐長途汽車,途中下車方便,常常以瀏覽公廁壁板上的留言為樂。

有時候,重遊舊地,恰好讀到多年前自己留下的題詩,或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突然發現友人的作品,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陸遊的《客懷》詩:“道左忽逢曾宿驛,壁間閑看舊留題。”寫的便是自己舊地重遊、重讀舊作的感懷。北宋郭祥正的《雍丘驛作》:“驛舍蕭然無與語,遠墻閑覓故人題。”則是說詩人旅途寂寥,只好在驛舍的詩壁上覓讀故人的詩作來消磨時光、重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