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宋朝的房地產市場有多火?

宋錢遍布天下

“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

1898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在非洲索馬裏的摩加迪沙挖掘到一些古銅錢,從錢幣的文字看,這些古錢顯然來自遙遠的中國宋朝。這不是第一次從非洲東部出土宋錢,早在1888年,英國人已在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發現了宋代銅錢。這也不是最後一次在非洲發現宋錢,1916年,馬菲亞島也出土3枚宋錢;1945年,桑給巴爾島又挖出大批古錢幣,在現存的176枚錢幣中,屬於北宋的有108枚,南宋的有56枚;坦桑尼亞的基爾瓦港口與肯尼亞境內的哥迪遺址,也先後發現了“熙寧通寶”“政和通寶”“慶元通寶”等宋朝銅錢。

人們忍不住好奇:宋朝與東非遠隔重洋,相距萬裏之遙,文明差異恍若隔世,這些宋朝銅錢為什麽會跑到非洲去?

其實宋朝時候,中國跟非洲諸國已有接觸,宋人筆下的“弼琶羅”,即今之索馬裏,“層拔國”即今之桑給巴爾,“蜜徐籬”即今之埃及,“木蘭皮”即今之摩洛哥。成書於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的趙汝適《諸蕃志》,辟有“弼琶羅”“層拔國”等條目介紹其地理位置、風土人情。“層拔國”還數度派遣使團入貢宋朝。

《諸蕃志》也記錄了一條從泉州到埃及的航線:“大食,在泉之西北;去泉州最遠,蕃舶艱於直達。自泉發船四十余日,至藍裏(亞齊島)博易,住冬;次年再發,順風六十余日,方至其國。本國所產,多運載與三佛齊(東南亞古國)貿易賈轉販以至中國。其國雄壯,其地廣袤。民俗侈麗,甲於諸蕃。天氣多寒,雪厚二三尺,故貴氈毯。國都號‘蜜徐籬’,據諸蕃沖要。”

從中國到非洲,宋朝的海商至少已掌握了四條航線。每年入冬時節,龐大的商船從廣州港或泉州港起航,航行四十余日,到達南洋亞齊島,次年再前往非洲,其航線大致有四條:

一是從亞齊島出發,至印度南部,沿海岸線航到阿拉伯半島,然後穿越紅海,到達埃及;一是從亞齊島出發,航至阿拉伯半島後,直接南下,抵達非洲東海岸;一是從亞齊島出發,至馬爾代夫群島,然後穿過印度洋,到達阿拉伯半島南端,渡過紅海前往埃及。一是從亞齊島出發,經馬爾代夫群島,橫穿印度洋,直達非洲東海岸的摩加迪沙,並南下桑給巴爾。

在摩加迪沙等東非城市出土的宋朝錢幣,應該就是宋朝海商帶到那裏的。

發現宋朝銅錢的地方,當然不僅僅是東非城市。1827年,南洋的新加坡掘得來自中國的古錢幣,多數為宋代銅錢;1860年,爪哇島挖出中國銅錢30枚,過半為宋錢;1911年,斯裏蘭卡也出土12枚宋錢;波斯灣、印度、越南、日本、朝鮮半島,以及中國境內的遼、西夏、金轄區,均有宋錢出土。可能從泉州港出發開往東南亞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也發現了大量銅錢,總數超過萬枚,如果這艘南宋商船不是在南海沉沒,這批宋朝銅錢將被輸送到東南亞,成為當地流通的貨幣。

宋人張方平說,“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從亞洲與非洲出土的文物來看,張方平的說法毫無誇張之處,各地出土的宋錢現在是博物館或私人收藏的文物,但在800年前,則是流通於“四夷”的通貨。

在與宋朝接壤的遼國,出使遼朝的蘇轍看到,“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並使本朝銅錢”;在日本,南宋時期大量宋錢湧入,竟喧賓奪主擠走日本政府的自鑄幣,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貨幣;在交趾,當局下令“小平錢(宋錢)許入而不許出”;在南洋,諸蕃國“得中國錢,分庫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東南亞國家傳統上以金銀等貴金屬為通貨,但貴金屬貨幣一般只適宜用於大宗交易,民間瑣碎交易使用金銀非常不方便,只好采用以物易物的原始形式。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錢的流入,立即為當地的市場交易帶來了便利,難怪當地人將宋錢視為“鎮國之寶”。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勾勒出宋朝銅錢的流通範圍了——從宋朝本土,到相鄰的遼國、西夏、金國境內,從漢字文化圈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越南,到受阿拉伯與印度經濟文化影響頗深的南洋諸島國,從印度半島到波斯灣,再到非洲東海岸,都有作為通貨的宋朝銅錢流通於市場。

可以說,在11至13世紀,宋錢的地位有點類似於今日美元的地位,是通行國際的“硬通貨”。宋錢在海外的購買力非常堅挺:“每是一貫之數,可以易蕃貨百貫之物,百貫之數,可以易蕃貨千貫之物,以是為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