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怒放的生命

五月初四淩晨,綠梅誕下一子,啼聲洪亮,張萼母親王氏只有張萼這麽一個兒子,現在有了孫兒,雖是庶出,也是大喜,即命張萼寫信向在京的父親張葆生報喜,又與張萼妻祁氏商量,立綠梅做了側室,算是有個名分了——

六月二十二,張萼之父張葆生從京中通過急遞鋪傳回家書,帶來一個確切的消息:今年浙江鄉試的主考官果真就是五年前庚戌科探花錢謙益。

張原自王提學提醒他說錢謙益極可能主持乙卯浙江鄉試,便開始做準備了,不僅讀嬰姿師妹幫他找的錢謙益八股集子,更請宗翼善幫他去常熟搜羅錢謙益的詩文,他要全面了解錢謙益的學術思想和詩文風格,就在張萼收到京中來信的次日,宗翼善也從常熟趕回來了,帶來了一疊錢謙益的詩文稿子,有的是刊刻的,有的手抄的,總計不下二十萬字,把錢謙益十五歲時作的《留侯論》都找來了——

七月下旬就要啟程去杭州,只有一個月專心學習的時間了,張原現在名聲在外,每日訪客不斷,有請教作文秘訣的、有要寄獻田產的、有投身為奴的、還有請張原出面說情的……讓張原學習很受幹擾,今年紹興的暑天又格外炎熱,讀書作文,汗流浹背,穆真真給他扇扇子,一面自己擦汗,天氣真是熱得邪門,所以當大兄張岱來約他去玉笥山天瓦庵消暑讀書,張原即欣然同往——

六月二十四日一大早,張原暫別二老和嬌妻,騎白騾雪精,帶了來旺和武陵,與大兄張岱還有周墨農、祁彪佳一行十余人出稽山門、過大禹陵、上到玉笥山半山的天瓦庵,天瓦庵並非尼庵,是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小廟,庵中長老是山陰張氏本家,連同庵裏的七個僧人都由西張供給衣食,等於是山陰張氏的家廟——

天瓦庵往上就是極險峻的螺絲路通往香爐峰頂,左臨深谷,寺前寺後滿是高槐深竹,又且地處玉笥山西南麓,天晴日要到巳時後才會有日頭曬過來,而到了午後申時初,日頭又被香爐峰遮住,所以天瓦庵極是蔭涼,張元汴、張汝霖都曾在此避暑讀書——

張原一入山門綠蔭中,就覺暑氣頓消,贊道:“果然是盛夏讀書的好去處。”

挑著行李的能柱、來旺幾個健仆汗流浹背,在山門前歇下擔子擦汗,大呼“涼快”。

張岱笑道:“燕客也想來,被大父罵住了,說他是害群之馬,會耽誤我們備考,不讓他來。”

周墨農、祁彪佳皆笑。

張萼是納粟監生,沒有參加鄉試的資格,只有在國子監畢業後做個不入流的小官,張萼自然是不耐煩去做那俗吏的,按規定他今年還要繼續去國子監就讀,但張岱、張原不去,他一個人也不想去——

天瓦庵長老還山先一日已經讓僧人將五間客房灑掃幹凈,專等張岱幾人到來,這時便安排眾人住下,並說酒肉不禁,只不要在大殿上菩薩面前吃喝就是了,張岱道:“我等只跟著還山大師茹素,洗洗肚腸,肉食者鄙嘛。”

還山長老笑道:“使得,使得,小庵的素菜也還吃得。”

這樣,張原就在天瓦庵住下,每日上午、下午讀書、作文,夜裏一道評議日間作文、交流心得,作文的安排完全照鄉試的三場,毎三日一輪,首日作制義七篇,其中四書題四篇、經義題三篇,四書題每篇兩百字以上,經義題三百字以上,七篇總計不少於兩千字,規定如此,但寫起來往往不止兩千字,三千、五千都有,必須在一天時間內完成,明代鄉試與清代鄉試不同,一場只考一天,清代是一場考三天,所以對一般士子來說一天作七篇文用時是很緊張的了,但張岱、張原、祁彪佳都是出了名的捷才,周墨農稍斟酌,但也不慢,上午三篇、下午四篇,猶有余暇——

次日則作判詞五條,用駢驪體,每條百字左右,另再擬詔、誥各一篇,不少於三百字——

第三日試策,作五題,長短不限——

每天夜裏,四人圍聚在一起互評作文,評一人的作文時,另三人就分別擔當房官、副主考和主考,要寫批語,連續三日作文之後,暫停一日,這日專門研讀錢謙益的詩文,主要是張原開講,錢謙益的這些文稿張原已經全部讀過,張原總結的是:錢謙益的學術思想特點是窮經學古,具有回歸學術本源、經世致用、重建綱常等內涵——

不管日後錢謙益是不是頭皮癢、水太涼、是不是臨終悔恨沒有死在乙酉日以全名節,現在的錢謙益年方三十四歲,才氣橫溢,胸懷大志,欲以兩漢學風來糾正當今空談膚泛的風氣導致的學術蠱壞、世道偏頗和國事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