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GHQ的藥方

GHQ接管日本之後,在教育方面下了好幾條重大的整改指令。第一條於1945年10月發布,指出軍國主義、超國家主義[1]的思想必須全部扔掉,軍事教育也要全部廢除,同時還得保證國民享有思想、集會、言論、信仰的自由等基本人權。不過說實話,當時很多在學校教書的老師連“超國家主義”是個什麽概念都不知道。

“二戰”期間,如果乘坐電車經過明治神宮或者靖國神社,全車人都必須脫帽致敬;戰敗投降之後,很多日本學生的作文中還會出現“我堅信下次我們一定會將英美打敗”之類的句子。為了應對這種情況,GHQ要求文部省把歷史教科書裏帶軍國主義色彩的內容全部刪除。而文部省具體實施的辦法就是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讓學生們用墨水自行塗蓋相應的部分……這個法子實在是簡單,因此在那之後教科書裏依然有不少“漏網之魚”。

後來,文部省召集了國內的歷史學者和老師,打算針對修改歷史教科書一事舉行座談會。但尷尬的是,在這麽多年的統一管制下,這些人基本上已經喪失了思維的自主性,對於當時使用的教科書也沒有太大的意見。最後他們終於達成了統一意見,就是把教科書中日本歷史的開端部分和世界史結合起來。一直以來的日本歷史教科書都是直接引用記紀,說日本早在世界誕生的時候就存在了,這時大家打算把它改成“日本是在世界歷史發展到某個階段之後才建立起來的”。但即便是這點兒內容,在當時也遭到了一些年輕學生的反對。GHQ一看結果不理想,幹脆強制停開修身、日本歷史和地理三門課,並且把教科書通通回收了,以永絕後患。

1946年,美國向日本派出了一個由27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教育使節團,使節團在日本實地考察之後提交了一份報告書。其中的內容成了此後日本教育改革的大綱,比如緒論裏是這樣說的:“孩子們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正因為他們肩負著未來這個重任,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沉重的過去也讓他們承擔。”針對教師,報告書裏提到:“教師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下才最能發揮能力,營造這種氛圍是教師很重要的工作內容。”這份報告書代表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有些日本教育工作者讀到之後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樣一來,《教育敕語》的地位就尷尬了。報告書中給了《教育敕語》相對客觀的評價,認為它“闡釋了天地公道”,但一來有點兒落伍,二來也不該擺著高高在上的架子來說教。到了1948年6月,日本國會正式認定《教育敕語》失效,把推廣《教育敕語》歸結為行政措施不當,同時也明確表示不認可《教育敕語》所宣揚的一些國民精神。有意思的是,《教育敕語》雖然被廢止了,但和它息息相關的“日之丸”國旗、《君之代》國歌卻被完整保留了下來。

同樣是在GHQ的建議下,日本各地學校開始建立起“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家長老師委員會)。每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家長就是該學校PTA組織的天然成員。PTA負責的事很多很雜,比如組織課堂參觀、周末興趣班,甚至是在上下學路上巡邏。但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校和家庭、社會聯系起來,更好地關心和培育孩子們。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日本家庭當中參加PTA活動的都以母親居多,很少看到男性家庭成員出席。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變化就是學校新開了一門“社會課”。這門新課程首先在東京櫻田國民學校二年級的教室裏進行試驗,內容是讓孩子們模擬郵政工作。有的孩子負責買賣郵票和明信片,有的孩子負責配送貨物。整堂課足足持續了兩個小時,孩子們在活潑的氛圍中對現代社會的郵政事業形成了一個基本認識。社會課的教學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擁有廣闊的視野,增加對社會的關注度,在全方位了解的基礎上產生對自己國家的尊重和喜愛,最終成為熱愛和平和民主的國際社會公民”。

[1] 超國家主義:法西斯分子鼓吹的為某一事物效忠的精神,在日本“某一事物”指的就是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