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索尼的怪物成長錄?

一場“二戰”讓日本消耗掉了總財富的25%,主要城市被摧毀,連東京都成了一片廢墟,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裕仁天皇在廣播裏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所有國民都靜靜地聽著,家裏沒有廣播的窮人就集中到市政大廳,不少人都哭了出來,老百姓深陷在戰敗的巨大陰郁之中。

對於老百姓來說,戰爭結束後,他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物資的缺乏,更多的是戰敗的屈辱。許多年輕女孩跟美國大兵同居,來換取尼龍制品和罐頭;成年人和孩子們爭搶美國人扔的口香糖;士兵們遭到國民的冷眼相待,只能沿街乞討;無數人在公園裏露宿被凍死。戰後第二年,日本人均年收入只有17美元。作家太宰治寫道:“我不知道為什麽來到這個世界。”

就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落在朝鮮領土上的子彈,立刻成了日本的及時雨。美軍與其他十幾個參戰國一把矛頭對準朝鮮,日本就知道機會來了:只要做好對外貿易,恢復經濟不成問題。於是,日本就成了聯合國軍的後勤補給地,各方面都積極地配合。日本境內開設了將近3000個後勤保障基地,全國資源的90%都在為戰爭服務,出口到朝鮮戰場上的軍用品占全國出口額的60%以上。這場戰爭讓日本經濟一下子上漲了20%,迎來了一次“軍需繁榮”。

朝鮮戰爭爆發後第二個月,日本就把3000枚地雷送到了前線;戰爭第一年,日本為美軍提供了超過700萬美元的裝備;整個戰爭期間,日本為美軍修理和改裝裝備更是不計其數,尤其是在運輸車輛方面,算上制造和修理,一個月就為美軍送去了6000多輛軍用卡車。原本在“二戰”中崩潰的汽車產業,因為接到美軍大量的卡車訂單而起死回生。當時的美國駐日大使墨菲說:“日本人以驚人的速度把日本列島變成了一個大兵站,沒有它,朝鮮戰爭就打不成。”

除了出口和汽車業,這場及時雨還下在了其他許多領域,包括吃、穿、用、醫療等,總之,只要有美軍需要的地方,就有日本人工作的影子,那些在“二戰”後失去工作的人,也都找到了活路。

日本人光做後勤工作還不夠,美國在這個時候扶植起日本這個小弟,首先就把日本的軍火工業恢復了。“二戰”後,日本賠償給美國的850座軍工企業也都被美國歸還。朝鮮戰爭爆發第二年,日本得到允許,可以不受限制地生產飛機、艦艇、武器和彈藥。這種放松限制更是讓日本走出了“二戰”後的經濟陰影。

生意人常說第一桶金是最難賺的,朝鮮戰爭就是天上掉下的一塊大餡餅,砸在了日本頭上。以這個大餡餅為契機,日本這片戰後的廢墟上出現了無數商業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