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海納百川

1956年開始,松下公司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松下幸之助當時制訂了一個長遠計劃:5年內營業額翻三番。實際上,5年後松下的營業額足足漲了4倍。

戰後重建起來的松下,一是要完善過去的產品,二是要開發新的產品。說松下推動了家用電器的普及一點兒也不過分,只要看看他們都生產過什麽就可以了。“三神器”就不用說了,其他像烤面包機、吸塵器、蒸汽電熨鬥這些小型家電,松下在1950到1953年間就開發了50多種。他們是怎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推出這麽多產品的?答案很簡單:積極合作,取長補短。除了跟飛利浦這樣的海外公司合作外,松下也很注重和國內的廠家合作,比如電冰箱就是與一家叫作中川電機公司合作推出的。

松下電器在“二戰”之前只涉足過電視機,從來沒涉及過電冰箱。眼看著市場已經有需求了,再從頭開始搞研究開發,顯然已經來不及。正在松下幸之助焦頭爛額之際,機會主動找上了門。一個叫中川懷春的老板找到他,介紹說自己的中川公司在“二戰”期間專門做機械制造,戰爭結束後專門為駐日美軍生產和修理電冰箱,美軍撤離以後,訂單一下子少了很多,中川就打算為國內消費者生產冰箱。雖然他們的技術不錯,卻對打開國內市場沒有把握。中川找到松下後,表示願意把公司交給松下幸之助管理。松下幸之助覺得中川很有誠意,不像以前那些來談合作的人,都藏著掖著。最後,松下幸之助連實地考察都沒去,就和中川簽訂了協議:公司股份由中川和松下各占一份,中川負責生產,松下負責銷售。松下電器的電冰箱就這樣推向了市場。

從松下的合作對象可以看出松下幸之助獨具慧眼,比如,1953年,松下正式接手日本勝利唱片公司。這家唱片公司是1927年美國勝利公司投資成立的,原本經營得非常順利,一度還是日本留聲機和唱片業的頂級公司。然而,自從1938年日本政府推行了戰時經濟政策後,美資全部撤出,公司經過了轉手,又在戰爭中遭到空襲,後被中興銀行收購,接著日本又頒布不允許銀行持有企業股份的法律,中興最後決定把股權出讓給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爽快地答應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麽松下要接手一個負債5億日元的公司,松下幸之助說,勝利公司在他眼裏是一塊埋在泥巴裏的金子,從此松下電器就多了一個響當當的“勝利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