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松下幸之助的“西遊記”

松下幸之助在美國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考察,美國這個無拘無束的國家給了他很大沖擊。在那裏,所有的人都充滿自信,即使是地位較低的出租車司機也一點兒不為自己的職業自卑。美國的繁榮富裕程度更是讓他吃驚,在別的國家很少見的家用電器,在美國差不多全都普及了。到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的電視機就賣出去700萬台,收音機賣了1億台。

松下幸之助認為美國富裕的原因,一是確保效率,二是確保利益。美國一家只有350名員工的收音機工廠,每個月能生產15萬台產品,這種效率讓日本望塵莫及。另外,美國工廠不能損害員工利益過苦日子,而是多產多銷,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美國公司的專業化也讓松下幸之助大開眼界,大多數企業都只生產一種或幾種產品,甚至只生產一種產品的幾種零件,每個員工的工作都分得清清楚楚。這樣一來,不管是人力、財力還是設備都集中在某一方面,效率自然高很多。十幾年後,松下公司在紐約開的第一家店鋪就采取了美國這種模式。店裏只有十幾名員工,但有業務聯系的零售店將近3000個。送貨交給送貨公司,收款交給收款公司,廣告交給廣告公司……

在美國,松下幸之助還注意到一件讓他困惑的事情:同樣是電視機,裏面的零件也都差不多,但有的牌子卻要比其他牌子貴好幾倍,這是為什麽呢?最後他發現,原因在於設計。美國人跟日本人完全不一樣,更願意為設計掏腰包。松下幸之助看準了這一點,回到日本後就成立了設計部。

在美國的公司,經理的工資是普通員工的50多倍,但在日本只有15倍。松下幸之助認為只有有收入差距,不管人在高位還是低位,才會更有幹勁。總之,在美國,松下幸之助隨時都會遇到新鮮的事情和觀念,獲得了許多啟發。但是,他也並不認為美國的一切就都是好的。他認為,日本應該向美國學習七分,美國也應該向日本學習三分。

離開美國,松下幸之助又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歐洲考察,他首先選擇的就是荷蘭,因為那裏有飛利浦公司。雖然美國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工廠,但他還是想比較一下,看看誰更合適。

在荷蘭,松下幸之助發現了一個經濟繁榮的原因:荷蘭人AA制的意識很強。比如在吃飯時,日本人就算心裏想AA,嘴上也會說“我來吧”。但荷蘭人不是,他們凡事都計算得非常清楚,所以在做生意時,在數字上一點兒都不含糊。在荷蘭時,有人送給松下幸之助一塊手表,這塊表是有300年歷史的古董了,到現在還能走針,實在讓他很驚訝。松下幸之助對荷蘭這個面積不大、經濟卻高度發達的國家更加感興趣了,最後自然是馬上拍板決定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