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二戰”前的豐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坦克在野戰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卡車也在運送兵力和物資上顯示出重要性。日本政府非常重視,決定把制造坦克和卡車作為國內重點產業加以扶持。在這種背景下,1935年,以卡車為生產中心的汽車企業開始形成。豐田和日產這兩家公司正是在這時起家的。

在此之前,日本的汽車市場一直被美國的通用、福特公司霸占。1936年,日本政府頒布了《汽車制造事業法》,準備將這些外資企業全都擠出去。在國家的支持下,日本汽車產量呈幾何級數增長。1930年生產了450輛,1935年生產了5000輛,1938年生產了24000輛,1941年則達到了46000輛。

當時日本上上下下都沉浸在造車的激動中,豐田汽車還以向社會征集過《汽車部隊進行曲》的歌詞,應征歌詞超過了5000份。不過,雖然日本國內對國產車做出了種種歌頌,但戰場上對國產車的評價可不怎麽樣。與同樣被征用的福特這樣的外國車相比,國產車在發動機和齒輪等處經常出現致命的故障。豐田的老板豐田喜一郎甚至還因此被叫到陸軍部去“喝茶”。

“二戰”後期,日本國內的汽車產業走了下坡路。這主要是因為,戰爭期間,所有重要的工廠都由部隊派軍官負責監督和指揮生產,可這些年輕的軍官哪裏懂得專業技術。男人都去打仗了,到工廠來上班的學生和婦女又沒有生產經驗,再加上戰爭造成的材料不足,生產就更困難了。

1941年7月,日本侵入印度支那南部,美國(America)、英國(Britain)、中國(China)和荷蘭(Dutch)4個國家一齊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礦石、鋼鐵、機械和糧食的出口供應,也就是所謂的ABCD包圍圈。被徹底控制住資源的日本,原材料嚴重不足,各個產業的節約程度比石油危機時期還高。比如,汽車用木炭和柴火代替汽油發動,卡車的車廂由鐵質改成木質,制動機只安在後輪,坐席改成木椅,前車燈從兩個改成一個……

第二年開始,日本人在“奢侈是敵人”、“無欲到勝利”這樣的口號下過著艱難的生活,政府則把一切能回收的金屬物品都回收了,包括鐵橋、公園的長椅、寺廟的鐘,還包括鐵質的火盆、爐子、床、門、鐵櫃、電扇、椅子、飯鍋等。這時,日本的軍需完全處於坐吃山空的狀態,產業何時崩潰只看這些存貨的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