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朝統治的建立(第4/34頁)

與這些亡命之徒和起義軍為敵的是鄉紳及其聯盟,但他們在橫暴殘忍上與其敵手差別不大。這種地方武裝很像封建團體,都有很好的訓練,常常帶有濃厚的個人忠誠色彩,一般以忠於鄉紳領袖的馬隊或家丁為主力。鄒縣豪右魚維新,擁有一支800名步兵的武裝,紀律嚴明,隨時可以與正規軍一同作戰。嘉祥縣的名流劉君學,在滿族進攻時期征集並訓練了一支3萬多人的“義勇”。

逐漸鞏固清廷對山東的控制的主要辦法,就是私人統率的鄉兵與中央政府供給與指揮的正規軍隊的結合。在最低的縣級單位,鄉紳組成了鄉兵,鄉兵組成了“營”;再往下則是80—100名鄉兵組成的“家”,其首領為“練總”。作為家丁,他們忠於供給其衣食的本地豪右。這種半封建關系實際上是在官方培植下發展起來的——因為地方軍政長官總督巡撫自己,要為每一位將領的私人軍隊(“標下”)提供軍費。同樣的個人忠誠原則,以及官方對每一位將領的私人武裝(“標下”)的承認,還擴大到了較高級的軍事單位。在府一級的行政單位中,軍隊匯編成一般被稱為“鎮”的組織。除了鄉紳私人統領的大型團隊,也有一些馬隊由清廷的命官指揮。而且,鄉紳的私人武裝,經常根據命令由一地區調往另一地區。在地方軍政長官上達北京的報告中稱為“技勇”的武裝,就這樣變成了清廷統治的一支主要力量。

許多這種地方地主武裝,特別是山東西北部的地主武裝,被征調去進攻短命的大順政權。李自成占領北京後,派出了許多軍官和地方官,到山東各鄉、縣的都會去接管原政權。他們把在北京用過的拷餉追贓的辦法又用到了這裏,首先被驅集到一起的就是鄉紳。例如,在兗州(這裏是明朝魯王的封地),大順的首領們取得了被叫做“無賴”的下等階層的支持,來打擊鄉紳。在濟寧,郭志偉為大順政權接管了此地,他把官僚、生員和富民囚禁起來,拷掠贖銀多達48萬盎斯。當他們占領了運河與山東——北直隸間驛道的接合處的德州後,這種行為變得特別地殘酷無情。1644年6月1日,那裏的鄉紳在著名士大夫、1607年進士謝升率領下,起兵反撲。後來,謝升在給清廷的信中說到:

(六月一日)臣等鼓勵闔州士民,磔偽州牧吳徽文,偽防禦閻傑,誓眾登陴,激發遠邇,共誅闖賊,所置偽官賊將郭升喪膽西遁,謹掃境土,以待天庥。

謝升在趕走了大順軍官後,與鄉紳們共同邀請了一位明朝皇親朱師欽,讓他以“濟王”的名義統轄這一地區。在他的名義下,他們鼓勵了其他地區的紳士也組織鄉兵,進攻大順軍隊。在謝升的同窗、前兵部侍郎謝啟光的領導下,這個城鎮的2000居民趕走了大順的統治。在繁華的淄川,前翰林學士、1622年進士孫之獬傾其家財,組織訓練了一支地方武裝,借此保衛了他在親戚鄰裏,並從這個地區把大順軍隊趕了出去。

史可法與南明在揚州的營部,很快知道了德州事變的消息。盡管史可法很清楚,在謝升擔任大學士與太子侍講時曾經支持過陳新甲的綏撫政策,但他對像謝升這樣重要的官員率領山東北部的鄉紳轉向支持南明的可能,仍然抱有熱切的希望。所以,史可法派了一位信使,帶著宣布福王在南京登基的詔書抄本,向北而來。然而,史可法沿北直隸邊界建立一個義軍前哨的希望很快就化為泡影了。當年謝升之所以被迫引退,正是由於現在支持史可法的這批“清流”文人,所以,謝升對支持南明政權並無興趣。由於對李自成的拷掠心有余悸,又對滿人搖身一變為替他們復仇的仁義之師印象至深,謝升和其他40多個山東紳士領袖,共同派遣代表致書清廷。在這封信中,他們頗為坦率地解釋了他和他的鄉人的起事,甚至解釋了他們是如何利用那位明朝親王以爭取支持的。但最終,他們起兵的目的是“謹掃境土,以待天庥”,正如掃清床座以待貴客一樣。謝升接著說,就其本心而言,他真誠地希望歸順清廷。

北人與南人

謝升的信送到了北京。它與清廷盡量爭取北人的迅速歸順的明確政策一拍即合。早在1644年6月16日,遼東邊民祖可法、張存仁就向多爾袞闡明了這樣做的必要。他們指出,要保證政權的財政充裕,就要掃清山東的交通線,以使谷物運輸通暢;也要確保山西的交通線,這樣商人才能安全通行,從而為政府提供至關重要的稅金。如果王朝采取了以大赦來“招撫”百姓的政策,那麽它的財政需要就會得到滿足;否則,他們很快就會面臨一場財政危機。多爾袞回答說:“卿所言極是”。金之俊和曹溶也向多爾袞擔保,有所選擇的大赦的貫徹,避免殘酷的滅絕性手段,能夠贏得各地百姓的支持,並因此而解決盜匪問題。多爾袞對他們二人也大加鼓勵。攝政王不久就頒布了一道命令,要求行政官員們從速查清那些業已退隱的才德優異之士,以供征召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