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南京政權

中興朝市繁華續,

遺孽兒孫氣焰張,

只勸樓台追後主,

不愁弓矢下殘唐。

蛾眉越女才承選,

燕子吳歈早擅場。

力士僉名搜笛步,

龜年協律奉椒房。

西昆詞賦新溫李,

烏巷冠裳舊謝王。

院院宮妝金翠鏡,

朝朝楚夢雨雲床。

五侯閫外空狼燧,

二水洲邊自雀舫。

孔尚任:《桃花扇》,第304—306頁

在北京崇禎朝廷覆滅的前夕,許多官員把一線希望轉到了皇帝駕遷陪都南京上來。他們認為,在南京可以繼續維持明王朝的統治。作為影子政府,南京行政當局已進行了準備:一旦義軍攻占了北京,便可給明朝北方殘存勢力以全力支持。陳子龍奉命巡視紹興之後,被調到南京吏部任職。他設法說服了江南巡撫鄭瑄,要他秘密上書北京,提出將皇太子接到南京的計劃,為建立南明政權作準備。其他江南士大夫則在祁彪佳的統率下開始沿長江下遊建立水軍,準備保衛江南。

迎太子到南京的計劃當然落空了,但他們為建立南明政權所作的努力並非徒勞。5月18日,即李自成占領北京三周之後,大順軍獲勝、崇禎帝已死的驚人消息傳到了南京。看來,當時在南方官員面前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是束發歸山,作道家隱士;一是堅守職責,繼續為明室效力。南京的高級官員立刻選擇了後者。16位主要大臣(《平寇志》記為19位——譯者)誓告天地,號召天下起義勤王。

史可法與軍閥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是這些大臣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來自河南,既是一位傑出的文官,又在軍事指揮及戰略方面頗具才幹。其父雖鮮為人知,但其家族有不少成員是錦衣衛軍官。作為青年士子,史可法曾受到東林黨殉難者左光鬥的栽培。1620年,他通過縣試;1626年中舉人;1626年中進士。據《明史》載,史可法身材矮小,“面黑,目爍爍有光”。初仕便授西安府推官。1631年,他因公正廉潔地將賑災專款分發給受災的延安百姓,而在朝廷中贏得極好的聲譽。1632年至1634年,他作為理財行家被調入朝中,任戶部主事。

1635年,農民起義波及華中,崇禎帝命盧象昇協調河南、山東、湖廣和四川事務。盧象昇的主要任務是牽制張獻忠部。他命史可法為副使巡察澤州和安慶,並阻止農民軍渡江。因此,史可法首次接受的軍事任務便是阻止北方義軍進入長江流域。這一防禦重任隨形勢發展而變得十分棘手。1635年秋冬,史可法僅率800人駐守安徽六安,抵禦三支農民軍主力的進攻。次年,史可法在安徽太湖附近指揮了兩場阻擊戰,使農民軍未能渡江進入湖廣地區。然而,第二年,當史可法面臨農民軍主力——首先是馬守應,然後是老回回——發動的幾乎不可抗拒的強大攻勢時,他的軍事才能遇到了真正的考驗。1637年初,馬守應和另外兩支農民軍主力的首領一起攻打桐城,在距城10裏之處與史可法遭遇。史可法依靠計謀苦撐,但桐城所受到的壓力並未解除。1637年夏,他奉命巡撫安慶,負責守衛今安徽中部地區,阻擋湖廣的老回回。在總兵左良玉部1萬兵馬的增援下,史可法擊退了老回回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但從11月末至12月初,老回回對史可法所在的潛山大營又發起了進攻。史可法的陣地崩潰了,部下損失慘重,他本人也險些死於亂軍之中。敗訊傳到京城,兵部尚書楊嗣昌要求懲處史可法。

然而,史可法已有很高聲望。尤其為人稱道的是,他在行軍途中甘願與步卒同甘共苦,從而贏得了士卒的信賴和將領的愛戴。所以,皇上雖嚴詞責備了史可法,但給了他立功贖罪的機會。不久,1639年,史可法奉命鎮守山東,抵禦南下清軍的襲擾。在抗擊清軍之前,他必須首先鞏固山東西線,以防農民軍乘機進入山東。在三次擊敗農民軍主力之後,他才得以調轉頭來攻打清軍。當他抵達濟南時,清軍已經撤退。他們屠殺了無辜的居民,卻送給史可法一次足以彌補前失的勝利。

崇禎帝對史可法異常寬厚。這位皇上素以暴躁著稱,常一怒之下將戰敗的將領投入監獄。既然這樣,他的寬宏自然會使史可法更加感恩戴德。1639年史可法的父親病故,由此而引起的極度悲哀,反進一步加深了他對崇禎帝的感恩之情。據說,他一度想絕食而死,又幾乎因悲痛而陷入迷狂;他將對父親的強烈感情部分轉移到君父即皇帝身上是完全可能的。

1641年,史可法守孝三年之後,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並取代朱大典總督南京至北京的漕運,還兼任淮安地區巡撫。及至1643年,史可法被擢為南京兵部尚書。同年冬天,身為兵部尚書的史可法見戰爭局勢不斷惡化,遂著手為救援北京做準備。例如,1644年1月16日,史可法上疏崇禎帝,說明他統轄的南軍只有8000人,他建議加強訓練,進而將總兵力擴充到1.2萬人(包括陸、水軍)。同時,他極力主張全國各地的其他提督也用同樣方法補充和維持各自的部隊,實際是建議在各地組建地方軍隊,由一名幹練的文職大臣統轄,以供護駕之需。北京發布救駕詔令後,史可法本人就是這樣做的。他同部下一起立誓“勤王”,以鼓舞士氣,並隨即率眾北上。但大軍剛過長江,到達浦口時,便獲悉京師已經陷落。救駕已為時太晚。於是,他改穿喪服,率軍返回南京,召集立志效忠明朝的大臣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