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北方的最後平定

職即星夜渡河西巡,一目沙漠,另一世界。百裏斷煙,山不產材,地不生禾。沿途止有番人,前後圍繞。

1650年張中元自甘肅走廊所上揭貼。
《明清史料》丙編第八冊,見謝國楨編
《清初農民起義資料輯錄》,第282頁

1647—1648年冬季,平定叛亂的官員們發來的輝煌戰報助長了清廷中的寬慰感,然而這種感覺並未持續多久。1648年春,滿人的時運突然逆轉:朝廷認為已經控制住的中國北方的許多地區再度爆發叛亂。這一逆轉與金聲桓、李成棟倒戈扶明後中國南方復明活動的復蘇恰好相合,甚至可能就是它的直接後果。

天津一帶是北方首先爆發叛亂的地區之一。雷興曾試圖平定這一帶的混亂,但在1644—1645年起義之後,混亂狀況卻一直存在。事實上,1647年夏天,山東的前明刑部尚書張忻屢被“土寇”所敗。他因掩飾敗績,被降為直隸巡撫。他的繼任者李猶龍很快就意識到反清力量是多麽根深蒂固,多麽危險。特別是那些聲稱他們代表著明皇室者,尤其如此。1648年3月,在天津以南靠近山東邊境的慶雲,一個賊首宣布自己是熹宗皇帝(1621年在位)的嗣子。此人真名叫楊思海。三河地方一個姓張的婦人也參與進來,自稱是熹宗之妻。反清分子又聯合了另一個名叫張天保的賊首,刻制明朝印信,打起明朝旗幟,招兵買馬,把李猶龍打得慘敗。三個月後,即在6月份,李猶龍和總兵蘇屏翰又派兵出擊,但只是使復明武裝略受損失而已。此年8月,反清分子又一次合力攻打天津之南大運河邊上重要的縣城靜海。這一次,李猶龍抓住了幾個叛亂首領,不過他已經開始認識到,零敲碎打的鎮壓措施只會把天津地區的事情搞得更糟。李猶龍依靠戶部侍郎王公弼的支持,提出對反賊應兼行招撫,並收編了一些反清分子。這一著並沒有能夠遏制叛亂。1648年9月18日,李猶龍和蘇屏翰聲稱根除了天津以東的許多反清分子,但李猶龍不久就因與其前任同樣的原因而被撤職了。反叛分子繼續擾亂這一地區。直到1649年,朝廷才派出“大軍”,增強天津戍軍的兵力。

榆園軍

盡管天津起義引起了朝廷相當大的恐慌,但比起不久後出現的令人膽戰心驚的榆園軍來,它們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榆園軍是好幾支復明武裝的合稱,他們活動在山東西南部沿河北、河南邊境的曹州森林地區。多年來,武裝匪幫一直穿越魯冀豫邊界,進攻河北(北直隸)大名府的城鎮或河南開封周圍的地區。只要這些襲擊是零星的偶發事件,清政府就仍對它們采取容忍的態度。然而,一直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來自曹州的一支大規模武裝力量真正占領某個縣城,並且與河北、河南這些鄰近省份的叛賊或復明武裝聯合,也與當地匪盜結盟。在這種情況下,沿著大運河並經過河北大名府的國家交通主幹線就會受到威脅,政府對冀南、魯南和豫北地區的控制就會由此陷入危境。

這種威脅在1648年陰歷四月(4月23日至5月21日)成為事實了。當時一個名叫李化鯨的榆園軍首領從曹州出軍,圍攻了跨越河北邊境的東明城。由於當地反清分子起來響應,李化鯨奪取了東明,然後回軍魯南。到夏末,他又在魯南起兵,攻占了曹州城及周圍的曹縣、定陶與城武縣城。當山東亂黨西進越過河北邊境時,當地群盜也合夥攻擊清豐、南樂等城。這些縣城靠近軍事重鎮大名,當地的武將士紳雖然能夠擊退義軍,但清軍的傷亡慘重。在另一個方向,反軍打到山東中部,襲擊巨野城,從8月30日到9月5日圍攻巨野,直到被清朝的援軍趕跑。在南面,李化鯨的人馬越過河南邊境,渡過黃河,襲擊歸德。在開封附近,9月20日河北叛將劉之炳包圍蘭陽城。不久整個靠近開封的黃河北岸落入叛亂者手中,封邱城成了範慎行所率曹縣軍隊的據點。此人據清政府塘報稱,初系十足的“土寇”,後“起為盜”。

榆園軍據說總共有2萬人,實際上是由20多個獨立營盤組成的聯合團體,每營約有1000人,散布在三個省份。據塘報的描述,他們的營地安在設有內堡的大型設防寨樓裏,有大炮守衛,甚至包括佛郎機炮。堡壘頂上常常裝飾有大幅白色旗幟,叛亂者攜帶女人和家畜一起住在營地裏。當滿蒙部隊進攻叛亂者的防禦工事時,有時幹脆就將城堡燒成平地,把所有人都一把火燒死。有時他們也講區別對待,只殺死男人,而把家畜和女人分給自己的士兵。他們很少容納俘虜,絕大多數人都在當場受審後斬首示眾。

榆園軍各營在對滿蒙漢官軍的共同鬥爭中聯結起來,這種聯合也憑借於這個營與那個營之間的一種松散的聯盟。例如,通向曹縣的要道被兩個重要叛軍營盤所占領,它們之間約相隔10華裏,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團體,一個由姓範的指揮,另一個則由姓肖的統率,但他們互相視為同盟,如果受到攻擊都會得到另一方的支援。總的說來,他們的戰略幾乎不像是互相協調的,在報告他們活動的清朝官員看來,他們能夠在總體上統一起來,靠的是采用了明朝的稱號、爵位與官名。李化鯨本人甚至在東明的據點裏供養了一名明室遠裔,稱“天正皇帝”,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