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身世之謎 第八節(第5/7頁)

“哦?”

蘇頌笑道:“最近汴京的書坊,報童,都在賣兩種畫,一種是仁廟名臣像,一種便是本朝名臣像。也不知道是哪個畫工,妙手畫得,竟是惟妙惟肖,虧他認得這麽多大臣。”

趙頊不由來了興趣,笑道:“卿說說看,都有誰?朕也想知道,百姓心中的名臣,都是什麽人?”

“官家,若說到那畫,前天倒有人買了回來,可否拿出來,以供禦覽?”李向安尖著嗓子湊興。

“如此,快呈上來。”趙頊一面吩咐,一面對蘇頌說道:“卿說狄青有六子,都在做什麽?”

蘇頌恭身答道:“長子狄諒襲爵,現在汾州西河老家耕讀;次子狄咨與三郎狄詠,均為閣門使,狄咨在禁軍當中任職,狄詠在王韶軍中,此次頗有軍功。四郎狄惠與五郎狄說棄武從文,幼子狄諫,現在白水潭學院格物院讀書。”

趙頊點點頭,說道:“將狄詠調入禁軍,賜帶禦器械。”

“遵旨。”

君臣剛剛說完,李向安就捧著兩幅卷軸走了進來。四個內侍不待吩咐,連忙上前,一人拉著一邊,將畫卷展開,供皇帝觀賞。

趙頊起身走進,卻見兩幅畫上,各畫了一二十人,每個人像的左上角,皆用小楷注明人物的官職名諱。他一一看去,見仁宗朝的,無非是範仲淹、韓琦、富弼、包拯、狄青等人。

蘇頌笑道:“世傳仁宗朝,有四真——富弼為真宰相、包拯為真禦史、歐陽修為真學士、胡暖為真先生。陛下你看,這個就是胡暖……”

趙頊把目光移過去,點點頭,笑道:“聽說當年禮部取士,十之四五,便是這個真先生的門生,他旁邊的徂徠先生石介,可是那個寫《太歷聖德詩》的石介?”

“正是此人。”

“聽說仁宗皇帝不敢讓他做諫官,怕他玉碎石階,可見定是個性子孤介的人。”趙頊與石介雖然是兩個時代的人,但是倒也聽說過一些仁宗朝的掌故,他一面說一面心裏暗暗奇怪:“這個石介眉目之間,似乎隱隱有點熟悉。”

趙頊慢慢看完仁宗朝的名臣像,這才走到《熙寧名臣像》之前,第一個便是王安石,第二是司馬光,第三個是石越,趙頊站在石越像前,突然停住了,仔細端詳畫像一會,突然向蘇頌說道:“蘇卿,卿來看石越的畫像。”

蘇頌連忙應道,細細看了半晌,卻不知道皇帝的用意,只得笑道:“這畫工畫得很像。”

“的確很像。”趙頊點點頭,又走到石介的畫像前,看了一會,指著畫像,問道:“卿看看,這兩人眉角之間,是否有點相似?”

蘇頌看看石介的像,又看看石越的像,點點頭,說道:“倒的確有幾分像。不過石介看起來,就顯得孤傲;而石越,則溫和許多,二人不可以同日而語。”

“這倒是。”趙頊見自己多疑,不禁莞爾一笑。搖搖頭,繼續去欣賞其他的畫像。

銀白的月光灑在地上,滿地樹影重重,沓無人聲,石府的花園中,甚是寂靜。

石越掛了一件披風,從紗窗望了出去,天空如洗,沒有一絲雲霧,只見到滿天的星鬥密密麻麻。

“公子。”一聽聲音便知道是李丁文,“你還沒有睡?”

“潛光兄?你怎麽這麽晚來花園?”石越轉過頭,問道。

“剛剛整理了一下本朝官制,到這裏來看看。”李丁文臉上似乎也有一絲的倦容,“公子在擔心什麽事?”

“侍劍剛剛回來,說楚姑娘大約明天到京。”

“公子不必擔心,晁美叔彈劾彭簡私自派人監視大人官邸,皇上勃然大怒,兩府、翰院、蘭台都指責彭簡膽大妄為,本朝頭一次有這樣的醜聞。皇上既然駁回了彭簡自辯的折子,那麽這件事應當告一段落了。”李丁文的語氣,依然淡淡的,似乎漫不經心,又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石越搖了搖頭,“我擔心的是呂惠卿。他一有機會,就一定不會善罷幹休。現在彭簡已經被提回京師,若能在開封府證實那首詞是我定的,他未必贏不得同情。本朝自太祖立國以來,就恪守‘道理最大’的祖訓,便是皇上,也不能因為討厭彭簡而拿他怎麽樣。杭州事務,由晃美叔代理,也不知道會怎麽樣?”

“公子何必杞人憂天?”李丁文笑道,“唐康的信中,說楚姑娘外柔內剛,堅韌節烈,他年紀雖輕,但是看人向來很準。”

“過剛則易折。”石越喟然長嘆,“我所憂心的,便是怕她太過剛烈。開封府的衙役,已經托人打點妥當了嗎?”

“已經妥當。是以秦觀的名義出面,不會授人以柄。田烈武也去和他的弟兄們說了,萬一要用刑,他們自有分寸。”

石越這才稍稍放心,但是心中的愧疚之意,卻不曾減得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