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身世之謎 第八節(第6/7頁)

“公子,若皇上果然要大用,改革之事,你以為當從哪裏開始?”一陣風過,刮得李丁文的袍子呼呼作響。

“我這些日子,思慮已多,以為本朝之事,千頭萬緒,而改革須以三事為根本。”石越精神一振,朗聲說道。

“願聞其詳。”

“改革官制,使名實相符;創立學校,以培養人材;完善選舉,可使朝廷得人。”石越亢聲說道。

李丁文輕輕鼓了鼓掌,笑道:“這三件事,頭兩件在朝中斷無阻力,本朝官制名實不符,早已被眾大臣所深惡痛疾,新黨舊黨,盡皆盼著厘清。若能趁著改革官制的機會,為以後的改革埋好伏筆,那定能事半功倍。創立學校,自白水潭以來,有近五年之功,並非難事。只是選舉之法,關系朝野利益甚巨,須當慎重。”

石越點點頭,說道:“我若要改革,既不能使舊黨認為我要步王安石後塵,而只能舉慶歷新政之旗號,循序漸進;又不能使皇上等不急,心裏不耐煩……”說到此處,石越忽然自失的一笑,自嘲道:“現在麻煩不斷,居然奢談這些。”

“大丈夫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可以忘記他的志向。”李丁文贊許的點點頭,笑道:“皇上已經看到了名臣畫像。富弼前天上書,請求皇上錄忠良之後,皇上下詔錄趙普、狄青、包拯三人之後各一人為官,幾天之後,富弼會再次上書,請求錄石介、歐陽修之後。計劃到現在,進行得非常的順利,公子的志向,必有一日能夠大展。”

石越忽地想起一事,“我怎麽可能和石介長得像?”

“嘿嘿。”李丁文狡黠的一笑,低聲道:“不是公子長得和石介像,而是石介長得和公子像。”

“難道?”

“石介死去二十余年,他死的時候,正好得罪夏竦,很多文稿都被燒毀,他的畫像更是一幅也沒有留傳,事隔二十年余年,我聽富弼介紹石介的模樣,在畫石介像的時候,略略在眉目上改了幾筆,也不過舉手之勞。這畫像,連富弼都覺得甚像,別人又如何去分辯真假?”李丁文似笑非笑的低聲說道,顯是極為得意。

石越聽他竟如此欺騙世人,亦不禁莞爾,心道:“幸好中國畫不同於油畫。”

李丁文卻不再談論這件事,望著空中的繁星,嘆道:“這些事情,遲早會過去。真正讓我擔心的,是皇上最終頂不住壓力,向契丹人示弱。司馬夢求,怎的還不回來?”

翌日,崇政殿。

“昨天晚上,劉忱與蕭禧爭論到深夜,蕭禧始終不肯讓步……”韓絳小心翼翼的說道,他低著頭,不敢看皇帝的眼色。

“今日兩府三司學士院禦史台都在這裏,一定要有最後的結論。”趙頊冷冷的說道,“遼人既不肯讓步,朝廷是準備邊防,還是要忍氣吞聲?所有的人,都要表態。”

“與遼國輕啟邊畔,臣以為是下下之策。”韓絳依然很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度。

“臣以為要斷然拒絕遼人的無理要求。”呂惠卿亢聲說道。

馮京、王珪對望一眼,齊聲說道:“臣等也反對輕啟戰事。”

吳充遲疑了一會,也說道:“臣反對開戰。”

他這句話一出口,樞密副使蔡挺、王韶不由相顧色變,二人上前一步,厲聲說道:“臣等以為應當斷然拒絕遼人的無理要求!”

趙頊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把目光投向曾布。

曾布連忙出列,朗聲說道:“臣反對開戰。”

蔡確略一躊躇,也立時出列,高聲說道:“臣請陛下內修戰備,拒絕遼人的無理要求。”

幾個翰林學士,在皇帝眼光的逼迫下,也相繼表明自己的意見。

趙頊見眾臣子一一表態,主張議和的臣子遠遠超過主張強硬的臣子,他緊緊的咬著自己的嘴唇,半晌,終於無力的說道:“姑從其所欲。”

“陛下聖明!”一片歌功頌德的聲音在崇政殿中響起,趙頊聽到耳中,卻覺得說不出來的刺耳。

王珪又說道:“劉忱、呂大忠持議甚堅,朝廷若主和議,只恐不能奪其志。”

“那就換人吧,讓劉忱歸本職,讓呂大忠回家終制。”趙頊無可無不可的說道。

“臣以為可遣天章閣待制韓縝為使者……”王珪又繼續說道,呂惠卿、蔡確默不作聲的冷笑著。

“準奏!”趙頊揮揮手,正欲退朝,忽然臣僚中,有一個人“卟”的一聲,倒在地上。一個大臣連忙俯身扶起,喚道:“蔡大人,蔡大人!”

趙頊連忙走下禦座,定睛一看,原來是樞密副使蔡挺當殿暈倒!他心裏一驚,連忙高聲呼道:“禦醫,快傳禦醫!”

站在崇政殿內的史官,注視著殿中略顯混亂的情景,默默地觀察著每個人的動作。回到史館之後,他在一張紙上寫道:“熙寧八年二月某日,……帝使韓縝如河北議界……樞密副使蔡挺議事崇政殿,疾作而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