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勵精圖治 第七節(第2/6頁)

“這……”

“湖廣四路,在朝廷裏沒有什麽力量可言。對朝廷有影響力的家族,沒有一家在這四路有什麽了不起的利益的。何況有上百萬的北方百姓從中得利——許多北方籍、四川籍的官員從公從私,都會支持,而許多官員也多了中飽私囊的機會,若從這些方面想,我倒是並不擔心會有過大的阻力。我擔心的,是朝廷的財政,能不能支持這個計劃?”蔡卞心裏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石子明與王介甫的區別,就是石子明拼命花錢,王介甫拼命掙錢;若再加上司馬君實拼命省錢,實在可以並稱三絕。”

“財政的問題,我們等會再談。”石越把玩著手中的玉如意,不急不慢的說道:“我們首先可以達一個共識,如果不考慮財政的因素,移民開發湖廣四路,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如果執行得很,四五年之後,就能見大利。諸位是否同意?”他的目光掃過眾人的臉膛,蘇轍與唐棣點了點頭,蔡卞卻遲疑了一下。

石越注視蔡卞,微笑道:“元度還有何意見?”

蔡卞見石越問到,便笑道:“參政,下官以為,廟算者,未算勝,先算敗。參政何不說說如果失敗,會有什麽後果?”

石越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說得好,正當如此。”他轉向陳良,道:“子柔,不如你來說吧。”

陳良應了一聲,微一欠身,道:“蘇大人、蔡大人、唐大人,參政與在下等議論之時,以為如果移民開發計劃失敗,所導致的後果,大約以下以種:最壞的狀況,國庫六千萬貫,甚至更多的錢白白花掉,收不到一分成效,移民過程中移民與官員,移民與本地百姓沖突不斷,不斷發生流血沖突,甚至引發小股叛亂,同時,各蠻夷部族因為被移民的開發所刺激,矛盾激化,起兵叛亂。朝廷在財政癱瘓的情況下,不得不增加稅收,組織軍隊平叛,整個大宋,因此陷入十分困難的狀況……”

他說到此處,見蘇轍與唐棣臉色都為之一變,忍不住安慰道:“這個似乎不用過於擔心,這種狀況,只是組織者能力過份低下,才有可能發生。我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我們不是一次性的大規模移民,也不會是無序的移民,所有的過程,必須是有組織的,比如分幾年來達成這個目的,每次移民的規模,移民的目的地,都會謹慎規劃。我們事先要對一些州縣進行調查,分析每個州縣大約最多可以接納多少移民,然後只移民最大可接納數的六成。這樣,就盡可能的緩解了移民與本地居民的沖突。再善擇官吏,加強監督,也可能減少移民與官員的矛盾……”

“那麽與蠻夷呢?”唐棣忍不住問道。

陳良面無表情的說道:“讓山中蠻夷下山,成為編戶,蕃漢雜居,本就是移民的主要目的。我們盡量避免沖突,如果諸夷接受教化,朝廷也一視同仁,以華夏待之。實在不可以避免的沖突,則自有軍隊進剿。同時,參政也認為,可以在水源上遊,湖澤周圍,劃定一些山林,禁止開墾。諸夷願意遷徙,朝廷當優容之。而且,我們也相信,移民與諸夷的關系,是可以處理好的,因為移民會帶過去更先進的技術,與諸夷有更多的交易,只要他們不襲擊移民,朝廷會一如既往的優待他們。”

唐棣聽到陳良這冠冕堂皇的話語,心中一凜,移視石越,卻見石越竟似一尊雕塑一般。他知道一旦移民,的確也會有漢蕃取長補短,互相交好的事情發生,但是只怕更多的,還是血腥的沖突。越往南,這種沖突必然越明顯。因為很多耕地的開墾,一定會侵犯到蠻夷的傳統領地。唐棣猶豫了一下,終於說了出來,道:“子明,若真如此,多殺傷仁,不可不慎。”

石越苦笑道:“一般的州縣,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要朝廷嚴令縣官不得欺淩蠻夷,視為子民,則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但是在一些羈縻州,只怕避免不了軍隊的出動。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狀況,朝廷也自會慎重,盡量用撫不用剿。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

陳良見眾人不再質疑,便繼續說道:“次壞的狀況,是雖然多有挫折,但是移民總算進行,而南方也得到開發,但是移民卻給朝廷背上了巨大的財政包袱,朝廷不斷追加費用,財政十年之內,都處於極度困難中。萬一有何天災人禍,或者朝廷支持不下去,半途而廢,就導致前功盡棄。”

蔡卞臉上有驚詫之色,他顯然沒有想到這個狀況石越已經事先想到。“在下最擔心的,就是這種狀況。”

“這個辦法,可以用計劃性移民解決。嚴格控制移民的數量,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執行的第一年,移民五萬到十萬,移民限制在某幾個州縣,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而且若真有什麽大的後果,朝廷也可以及時抽身。一年之後,第一批移民基本可以站穩腳跟,則第二年可以適當增加數量。如此進行,朝廷在前五年內雖然要花上一大筆錢,但是分開支付,卻並非不能承受。當然,我們還有另外的輔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