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勵精圖治 第七節(第6/6頁)

趙頊沉默良久,道:“這件事關系太大,朕以為需要慎重。”

“陛下英明。”司馬光接過話題,不知道是因為石越並不是想要強征民夫修路;還是石越的經濟新思維對他有一些觸動,語氣之中,司馬光已經明顯帶了幾分善意,“臣以為這樣的大事,還是應當權衡利弊。如果不能準確預測可以獲得多少回報,就不顧國庫的實際情況進行用度,的確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石越默然無語,他心裏依然相信,要從根本上解決宋朝一系列社會問題,要麽就要憑借發達的工商業吸收大量的貧民與客戶,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進行分配;在沒有近代工業之前,則只能采用鼓勵傳統工業、商業發展,並且尋找新的土地進行農業開墾這樣多管齊下的辦法。如果沒有新的土地去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創造更多的財富,任何一切變革,都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除非他要徒勞無功的去學王安石方田均稅,向整個社會既得利益正面挑戰;或者去美洲找回高產作物種子,從而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多的財富!湖廣地區的嚴重欠發達,可以說是上天留給石越最好的禮物。在耐寒高產作物出現之前,這裏幾乎是當時中國大地唯一的處女地。而最妙的是,在這裏,大宋朝廷的高官們既沒有什麽重大的利益,而四路的居民,對朝廷的決策也明顯缺少影響力,因為移民過程中可以預見的主要矛盾,不過就是漢蕃矛盾。

但是這樣的巨大的工程,是需要很多錢來支持的。他甚至還無法效仿美國對西部的開發,中國人對鄉土的重視,湖廣特別兩廣被視為“瘴癘之地”,足以讓絕大部分的人將彼處視為畏途,因此移民的過程,既要誘之以利,也要有官府進行組織……再伴隨著開發南方的計劃,一筆龐大的開銷實在不可避免。

所以石越其實也能明白趙頊與司馬光的質疑與反對。雖然這個計劃,他一定要想辦法讓它被朝野接受!

良久,忽聽到趙頊喚道:“石卿、石卿?”

石越這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出神了。他慌忙欠身謝道:“臣失儀,伏乞陛下恕罪。”

“罷了。”趙頊揮揮手,問道:“卿還有什麽想法嗎?朕以為,卿的建議中,軍屯一事,頗為可取。”

“陛下英明。”石越心不在焉的答道。

趙頊似乎有點不忍心,安慰道:“卿不必灰心,待日後國庫存錢增多,未必不可以實行這個計劃。或者將修路開河的計劃與移民的計劃剝離開來,朕以為可以讓朝廷好好討論一下。”

石越自然知道如果將兩個計劃分開來,移民計劃在財政上的阻力就要小很多,但是他認為同時修路開河,好處非常的大,一方面無論是移民還是原來的居民,都可以部分吸納進工程中,從而轉移注意力,對於湖廣四路的居民來說,在農閑時若一天可以掙十文錢,已是了不起的收入,收入增加的同時,許多因為移民而帶來的怨氣,就不會那麽熾烈;二來部分移民也可以從中再掙點錢,做為再生產的資金;三來廂軍可以順理成章的順著官道進駐各個地方,不那麽引人注目;四來還可以促進物資的流通,防止人口湧入造成物價的上漲……“所以,無論如何,我要找一條可以說服天下人的路子……”石越在心裏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