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湖廣初熟 第五節(第6/6頁)

石越笑道:“弩機此次的配額並不多,不過十萬只。此事不瞞相公,軍器監蘇大人的意思,是希望至少分成五份,軍器監的確是要從弩機的生產中,了解各個商行作坊的實力,這完全是為了以後打算。以江南十八家商行的實力,只要他們有意,必然會得到一份。”

呂顏山聽到這話,已知這次如此不能成為標中弩機生產的五家之一,日後要介入軍器生產的領域就肯定會失去先機,而且也加倍困難,不由急道:“萬望參政能夠周全,小侄感激不盡。”

石越卻淡淡望著呂惠卿,口裏笑道:“最後是誰中標,要聽樞密院與軍器監的意見為主。我不過主持其事,談不上決定之權。”

呂顏山正待再說,呂惠卿早已朗聲笑道:“正是如此。顏山,你既是我的侄子,就不可令石參政為難。須當公平競爭。”一面又向石越說道:“今日崇政殿所言之事,我細加思索,又覺蔡京之策甚是可取……”

石越聽他沒頭沒腦說起此事,不由一怔。眼下乞弟、羅牟平、呂顏山都是不相幹之人,競標的事情,說些能說的東西倒不妨事,但這等軍機大事,自然是不方便談論的。呂惠卿如此精明,突然說起此事,背後必有他意。石越微一沉吟,已知道這是呂惠卿在暗示於他,畢竟高麗事成,他石越有創議之功,而唐康更是為國建功……因語帶雙關的說道:“皆是為國家朝廷而已,若能公私兩便,自是兩全齊美。”

呂惠卿聞言,不由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公私兩便,果真是兩全齊美。”

熙寧八年十一月上旬,充滿了喜慶的味道。清河與狄詠的大婚過後,便是包綬迎取程琉。到了十一月初十,出乎文彥博意料之外,太皇太後向皇帝趙頊表明態度:支持他迎娶高麗國王女,可封“賢妃”。而呂惠卿則不再反對此事。十五日,在祭奉單雄信的單將軍廟,五百余家商行作坊主購買了軍資生產競標的入場券。江南十八家商號聯合競標,一舉奪下了百分之四十的標物。此外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前宰相韓絳的族弟與妻弟,前宰相曾公亮的族侄、即樞密院都承旨曾孝寬的族弟,現任宰相呂惠卿的族侄,也參加了這次競標,並且毫不客氣的各奪到一萬件弩機的標物,並且全部另有收獲——兩天之後,這件事便成為《西京評論》的頭版頭條。《西京評論》譴責此事是“道德敗壞,斯文淪喪”,而《汴京新聞》與《西京評論》的立場則不相同,《汴京新聞》質疑的是公正性——但是五百當事人無人質疑,而且主持者又是在商人中印象非常的石越,這種質疑未免顯得無力。對於當事人而言,這些譴責更加不關痛癢,沒有任何指責能夠讓他們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而不動心。而且在朝中而言,諫官、禦史、給事中都沒有指責的興趣。甚至連皇帝都認為讓他們分一杯羹是理所當然的。

在汴京的目光被單將軍廟的這次競拍牢牢吸引的時候,十一月十七日,薛奕的遠航船隊,載滿了整船整船的貨物,進入杭州灣。薛奕的水手們並沒有能夠全部回到大宋的國土,有數以百計的水手病死或因故身亡,另有數以百計的水手因為病重,留在了淩牙城修養。但是這一點完全沒有妨礙到杭州市民的熱情,在《海事商報》和西湖學院的煸動下,人們好象在迎接一個收復了燕雲失地凱旋而歸的將軍,歡迎的人群從杭州灣的港口開始,長達十余裏。

但是薛奕並沒有在杭州多作停留,他必須趕赴汴京。在那裏,大宋朝廷將聽取他的意見,制訂真正意義的海外戰略規劃。同時,做為一個武進士,他也非常希望能夠趕上朱仙鎮講武學堂歷史上第一次“演習”。

  1. 在馬來半島,《宋史》稱為丹眉流,是誤記。此國是三佛齊最強之附庸國,又三佛齊在今蘇門答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