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撫陜西 第一節(第6/7頁)

“別說皇帝未必大行,縱然大行,皇太後固然是昌王的生母,但他也是皇子之親祖母。你以為皇太後會為了昌王而不擇手段麽?昌王最多能讓皇太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承認既定之事實罷了。”李丁文言辭之中,充滿了諷意。

“李昌濟,你知道我的身份。但是既便以我的身份,我也認為當今的皇帝,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宋朝建國以來的皇帝,除了宋太祖,當今皇帝要排在第二名。他實際上比趙光義要出色。”李丁文竟然毫無顧忌的口出悖逆之詞。

李道士卻是毫不驚訝,淡淡說道:“我現在是出世之人,不再叫李昌濟。”

“你這個出世之人,卻一只腳踩進了世俗間最多勾心鬥角之所在,還談什麽出世?”李丁文動了下身子,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坐姿,笑道:“良臣擇主而仕,你不若投奔石府罷。我可以告訴你,最低限度,我家公子能幫助當今皇帝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

李道士微微一笑,反問道:“最低限度麽?”

“不錯。”李丁文注視著李道士,不再說話。

“我見過薛奕。”李道士笑道:“石越的目光的確前所未有的廣闊,華夏人從未把目光投入過南海諸邊廣大的領域,他是第一個。但是中國之患,歷代以來,都在西北。不解決西北的問題,終於是不行的。太祖皇帝之不及周世宗,就在於此,周世宗本欲傾國之力,先克契丹,再回師一鼓平定江南,先難後易;而太祖皇帝卻是先易後難,結果國力已疲,英雄老去,契丹為大宋之患達百年之久。”

“你的見識始終有限。”李丁文毫不客氣的批駁道:“你的目光始終局限在西北和燕雲。你不知道今日之形勢,大異於當年。大宋經營南海,沒有傷到中國一分元氣,反而解決了中國許多的問題。大宋只不過是順便在經營南海而已。”

李道士哂然一笑,道:“潛光,我是來遊說你的。”

“但是你也知道昌王不足以成事。”李丁文道:“你如何可以來說服我?更不用我家公子。”

“我不必要說服你什麽。我只是給你與你家公主一個機會。如果有朝一日,朝堂之上,要議立昌王,只要你家公子不反對,昌王許諾,尚書左仆射之位,便是你家公子的。你應當知道,如果立幼君的話,以現在的情勢,輔政大臣,未必能輪到石越。這個機會,用或不用,我不多說。”

李丁文笑道:“你不怕我去告密?”

“你方才說了如此多的悖逆之話,你不怕我去告密?”李道士反問道。

“誰會相信?”

“的確,誰會相信?”

李丁文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酒,笑道:“自古以來,以昌王開的條件最為大方。什麽也不用做,就有宰相之位在那裏擺著。”

“所以我認為你家公子沒有理由拒絕。”

“但是誰也不知道昌王會不會反悔,對不對?”

“昌王倒是願意立下字據,但是不知道石參政敢不敢?”

李丁文冷笑道:“字據又有何用?你回去轉告昌王,便說我家公子已經知道了。”

“那麽他會如何做?”

“我不知道。”李丁文笑道:“我家公子並非我的傀儡。而且,雖然我家公子不用做什麽,但是昌王絕不可能對每個人都如此大方。想來自有人為昌王搖旗呐喊。讓我想想……”李丁文側著頭,裝模作樣的想了一下,道:“我若是你,首要之事,無非兩件,一是把文彥博、司馬光這些威望甚高,又死心眼的臣子趕出朝廷;另一件,就是找幾個敢在朝堂上說話之人。”

李道士默不作聲,把文彥博和司馬光趕出朝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本來這件事情上面,昌王和呂惠卿有利益交匯點,但是偏偏昌王絕不願意和呂惠卿合作。

李丁文笑道:“來來,這等大事,我也做不得什麽主,不如來好好喝幾杯,敘敘舊。”

“潛光,不論如何,我勸你轉告石參政,讓他考慮一下。他眼前就有莫大的麻煩,若是他同意王爺的條件,那麽王爺就會力保他這次無事。否則,我不敢保證你家公子還能不能留在汴京……”

“我還記得當年我們在延安初見之事……”李丁文似乎完全沒有聽到李道士在說什麽,滔滔不絕的說起了他與李道士過去的往事。

李道士暗暗嘆了口氣,他早知道有李丁文在石越的幕府,是絕對要不到一個肯定或者否定的答復的。“不同意,就是反對。”李道士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也許,真的要把石越趕出朝廷了。”若是有文彥博、司馬光、石越三人在朝中公開反對,再加三人那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就算是兩宮太後一致想立長君,只怕也會無濟於事。李道士可不希望到時候有數以萬計的白水潭學生前往宣德門前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