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賀蘭悲歌 第二節(第3/4頁)

當“大安改制”得到地方,特別實力派的支持之後,梁乙埋便更加不敢輕易發難了。但這並不是說梁乙埋會全然不知還手。老奸巨滑的梁乙埋,一方面繼續稱病隱忍,一方面卻指揮黨羽,在朝中不斷的找出種種借口來阻撓改制。

並且,從大安四年的臘月開始,在興慶府的街頭,便有各種各樣不利於改制的謠言開始流傳。這些謠言從興慶府傳到各地之後,就更加走樣得厲害了。

但是對於夏主秉常來說,地方的明確支持,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都是可以讓他信心大增的。在大安四年的十一月,秉常就再次派出使者,向宋朝與遼國拜賀正旦,不折不撓地執行他“睦鄰邦”的政策。

除此之外,西夏君臣便在緊鑼密鼓地籌劃著創建講武學堂與國子監,並且計劃在大安五年三月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以培養、網羅改制需要的人材。

在大安五年的二月,秉常又向全國頒布了一份詔令。在這份詔令中,秉常宣布要裁減宮府用度,並且免征全國半年之稅,保證在大安五年,不再征召男子服兵役,使百姓得到休息。

“真是大言不慚啊!”在興慶府的某座宅院內,史十三讀著抄錄來的詔書,禁不住感嘆道。

“的確是如此。”回答史十三的,是一個女子,“不再征召男子服兵役,對於處於弱勢一方面的夏國來說,未免也太……”她笑了笑,沒有再說下去。

站在史十三身後的黑衣童子撇了撇嘴,譏道:“秉常倒也罷了,李清和禹藏花麻,便只爾爾麽?”

“倒也未必如此。”女子笑道:“我聽說這一代的夏主,有時候懦弱少斷,有時候卻是剛愎自用得很。這份詔書,李清與禹藏花麻,未必做得了主。”

“是麽?”童子又撇了撇嘴,不太相信地反問了一句。

史十三擺了擺手,打斷二人,沉聲道:“現在不必說這些,且先看看石子明要如何做吧。”

二人立即收口,恭謹地應道:“是。”

“李清給了我三千貫,托我陰蓄死士,說是要效仿當年司馬懿對付曹爽的法子,在民間散養死士,要緊之時,便可以有大用。”史十三低聲說著,語氣中卻有一絲戲謔之意,又似乎還有一點不忍之意。

“何不便按他說的去做?”女子笑道:“要緊之時,說不定真有大用。”

史十三一怔之下,立時明悟,哈哈大笑,道:“說得不錯。櫟陽縣君名不虛傳,真稱得上是女中豪傑!”

“一女子爾,哪裏比得上史十三的英名。”女子謙道。

史十三笑道:“初聽到是個女子,亦不免有幾分輕視之意。現在卻是不敢了。”

“史爺說笑了。”

史十三凝視這個女子,想起她的種種傳說,忽然生出好奇之心,笑道:“不知縣君怎麽會來這虎穴之地?”

女子淡然一笑,回道:“俚語不是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麽?”頓了頓,又笑道:“其實這裏有史爺主持大局,我來不來也無幹緊要。且一個生人,到了這裏,也未必有用。我來這裏,實是給史爺打個下手的,一切都聽史爺差遣。”

史十三似笑非笑地望了女子一眼,也不點破,笑道:“豈敢。”

對於坐在他對面的這個奇女子,史十三是很尊重的,這種尊重足夠讓他按捺下自己的好奇心了。雖然明明知道這個女子來這裏,絕非給他“打下手”,多少還帶點監視之意,但是他卻生不出一點厭惡、排斥之意。

數日之後,西夏靜塞軍司,韋州。

仁多澣也在讀著秉常的這份詔書。“不再征發兵役麽?”仁多澣苦笑著,忍不住自言自語地說出聲來。秉常一廂情願的想法是好的,一面可以收買民心,也可以休養生息,一面又是向宋朝示好,顯示西夏無擾邊之意。

可是,時勢已經變了。這份詔書若是李元昊頒布的,那麽宋朝一定會朝野上下,頷手稱慶。但是他李秉常頒布的,卻只能招人發笑。

是戰是和,還是由夏國來決定麽?

征不征發兵役,現在根本輪不到秉常來做主。

“報——”中軍官打斷了仁多澣的思緒,他擡起頭,望了這個新任的中軍官一眼,他曾經幾乎要斬了這個家夥滅口,但是最後他發現這個家夥非常的識時務,而且有能力,雖然他也知道這樣充滿野心的人很危險,但也許是看在他獻上來的巨額贖金的份上,也許是一種類似於想要馴服野馬的心理,仁多澣留下了慕澤的性命——雖然在必要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再殺了他,並且任命他做自己的中軍官。畢竟在西夏,好的人材,始終是缺乏的。宋朝人材眾多,浪費起來一點也不心疼,但在西夏,無論是國家還是各部落,都很珍惜難得的人材,因為這幾乎直接關系到國家或者部落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