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賀蘭悲歌 第二十二節(第2/5頁)

“上馬!”

“上馬!”

梁永能氣急敗壞地大喊起來。

大安六年八月的興慶府,竟然下起小雨來。雨雖然不大,但淅淅瀝瀝的,卻讓人心煩意亂。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看著這少見的秋雨,許多人心頭都會平白無故地浮起這句古話來。其實也不是平白無故——就在七月份的時候,勝利的天平幾乎是在忽然間,重重地倒向了宋朝一方,頃刻之間,亡國之禍,便迫在眉睫了。

七月,宋將折克行率騎軍與梁永能大戰一晝夜,斬首千余級。梁永能部被擊潰後,騎將野利贊與賀崇榜率部投降,梁永能只率領親兵心腹千余人向北部的風沙草原逃竄,宋軍以吳安國為將,率兩個營的騎軍窮追不舍。

同一天晚上,另一名宋將何畏之率環州義勇至鹽州。他至鹽州後大布疑陣,梁永能的主力群龍無首,被嚇回鹽州城據城固守,結果次日起宋軍主力依次趕到,將鹽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興靈夏軍屢屢遣兵相救,卻都被折克行率軍擊退。只能眼睜睜望著平夏兵成為宋軍的甕中之鱉。

十天後,也就是大安六年八月上旬,早被宋朝職方館收買的鹽州將領景政叛變,半夜殺守門吏,打開城門迎宋軍入城。鹽州城破,守城夏軍全部投降。

禍不單行,八月十四日,宋將慕容謙至地斤澤,斬首一百五十級,招降部落三千余帳。慕容謙將之盡數遷往延綏。在地斤澤置五百人屯田。

六天後,宋將吳安國斷送了興慶府的最後一絲僥幸。他率部圍梁永能於北部風沙草原某處。梁永能突圍失敗,拒絕吳安國招降,自刎。這一天,距離宋將符懷孝之死,不足一個月。

一個月內,梁永能兵敗身死,大夏國立國的根本之地——平夏地區徹底丟失。西夏內部,人心惶惶,也是理所當然的。誰也不知道宋軍什麽時候正式進攻靈州,但是人人都知道,這一天,近了!

而偏偏此時,西夏內部越發的亂起來。禹藏花麻上書,要求罷梁乙埋相位,國王秉常復辟。他在奏章中稱,宋朝伐夏的借口,便是因為權相作亂,國王被幽禁,所以仁多澣才會引兵入境。如果秉常復位,梁乙埋罷相,以仁多澣為國相,則可杜宋朝之口實,宋朝既便不能撤軍,也可以分化仁多澣與宋軍。禹藏花麻甚至認為,如果以仁多澣為相,割河南之地予宋朝,向宋朝稱臣,未必不能換來宋朝的撤軍。

禹藏花麻的奏章把梁乙埋氣得七竅生煙,被梁太後斥於胡言亂言,但是在興慶府乃至整個西夏內部,卻頗一些人跟著起哄。許多原本親近秉常的貴人,在這個時候,聲音也變得大起來。幾乎到處都有要梁乙埋罷相,秉常復辟的聲音。

一向自信、鎮定的梁太後,在滅國之禍迫在眉睫之時,終於也沒有了往日的從容。

“禹藏花麻不識大體,早晚必為國賊,須先誅之!”老婦人陰狠的語氣,讓西夏王宮內近臣們都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太後聖明,正須先誅禹藏花麻,奪其兵權。否則變生肘腑,悔之無及。”梁乙埋也是咬牙切齒。

嵬名榮在心裏苦笑,這個時候,也惟有他敢出來說話了。“太後,若如此,則吾輩將無葬身之所了!”

殺禹藏花麻?禹藏花麻有自己的部眾,此時手中兵力雖少,但卻至關重要。若非他在西線恃險與李憲、王厚周旋,李憲、王厚早已打過青銅峽了。這個時候若是逼反了禹藏花麻,禹藏花麻倒戈相向,賀蘭山以東,將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嵬名榮雖然也聽說禹藏花麻與宋朝暗通款曲,但這個時候,卻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梁太後畢竟是個聰明人,雖是盛怒之下,但一經提醒,立時醒悟,改口道:“不過念他尚能與敵死戰,功大於過,姑赦之。”

說罷,不待梁乙埋說話,又向嵬名榮問道:“將軍,今日之事急矣,可有良策?”

嵬名榮苦笑搖頭,大勢所趨,又豈是人力所能挽回。但是一殿目光,盡注目於他身上,卻讓他感覺到責任重大。他沉吟半晌,終於緩緩說道:“今日之事,孫武吳起再生,亦無萬全之策。老臣冒死進三策,惟聽太後聖裁!”

“將軍快說。”

“上策,請皇上復辟,以聖意招諭仁多澣,向宋朝乞和。宋軍失了口實,縱有兼並之心,我國君臣齊心,以哀兵背水一戰,勝負亦未可知。只須僵持數月,再遣使厚賂遼主,促使大遼出兵,局勢便可改觀。況且若卑辭厚禮,暫割河南之地於宋,宋軍已失口實,又得實利,未必不退。我國效勾踐之事未晚。”

他說完,並不看梁乙埋臉色,繼續說道:“中策,興、靈不足守。效祖宗之法,攜戰士、人民、牛羊、財貨、女子西遷,過賀蘭山,另建中興之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