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 第三節(第4/6頁)

千斤重擔,便這樣落到了柔嘉的身上。

柔嘉不敢肯定這是不是一種“報應”。當年她害得多少人提心掉膽,擔驚受怕,如今,幾個小孩牛刀小試,她一輩子的“偉業”,竟都比不上這麽一場驚嚇。

天知道,這中間可有一個太子殿下啊!

而且,那石頭究竟是怎麽樣教女兒的啊?柔嘉腦子裏亂成一團,剛剛梓兒所說的石蕤慣常愛去的地方,從城北的封丘門、北州橋,到城南的玉樓包子、曹婆婆肉餅、張八家園宅正店、白水潭學院;從城東的東西榆林巷、棗冢子巷,到城西的萬家饅頭、建隆觀、州西瓦子——天知道石越為什麽帶女兒去那種地方?!亂哄哄地四五十個地名被梓兒一股腦地塞進她腦子裏,汴京城的東南西北,潘樓街、土市子、大相國寺……不管是汴京有名的,沒名的,好象竟沒有這石家大姐不愛去的地方!

這麽些地方,柔嘉若果真要一個個尋去,沒有兩三天功夫想都不用想。

柔嘉出了靜淵莊就開始想主意,虧了她也曾經是個惹事生非的主,膽子也大得嚇人——她又拐回禁中,順手抓了個小黃門,便叫他領著去找石得一。清河不是說不能聲張出去麽?找皇城司便是了。她也不曾細想石得一權威熏天,尋常宗室都要忌憚他三分,何況她只是區區一個縣主。但柔嘉是依著自己的想法行事慣了的,哪怕這些年來懂事成熟了,卻畢竟不會如清河一樣思前慮後設想周到,在西華門前逮著石得一,揪著他耳朵便拉到一邊,噼裏嘩啦便命令起來——倒似她才是大宋的皇城使,理所當然地要他出動全部皇城司兵吏悄悄尋查,火速派人到各個城門嚴加察訪。

她這麽一說,直把石得一驚得七魂出竅。石得一素知柔嘉不比尋常宗室,是輕易惹不起的。何況還攤上這麽一個驚天動地的事情,哪裏還敢多說什麽,連連答應,也不敢遲疑,記得五人的衣著打扮,急忙派人傳令——所有皇城司的探子立刻改變任務,全力查訪三男二女五個小孩。連石得一自己也不敢再呆在禁中,匆匆忙忙部分了禁中的安全,也親自出宮督辦。

但柔嘉其實也不是真的知道皇城司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找過石得一後,便策馬奔赴石府。她的想法是極單純的,梓兒告訴她這麽多的地名,她怎麽樣也不可能記全,找到石府的人幫忙,他們總該知道石蕤平素愛去的地方。她也不管這個想法對不對,到了石府,正好撞見侍劍。侍劍聽她一說,整個人都嚇傻了——他自然是知道這是多大的事情!隨手從府中抓了幾個家丁,便隨著柔嘉一道到處尋找。

侍劍也是常領著石蕤玩的,知道石蕤外家在潘樓街,她又最愛那邊的熱鬧,且那一帶離靜淵莊也不算太遠,因此馬上領著柔嘉往潘樓街跑去——幾個人急得滿頭大汗,在潘樓街一處處地打聽著,卻不知道,石蕤已經領著淑壽四人,正坐在從舊封丘門開往朱雀門的驛車上,興高采烈地拍手大叫著。

曹婆婆肉餅的掌櫃並不叫曹婆婆,而是一個老實敦厚的中年男子——他被人們喚作“曹員外”——汴京的市民,習慣將富人喚作“員外”。耶律萌顯然一時間難以接受“曹婆婆肉餅”居然是個男人掌櫃,頗有點吃驚,他遠遠比不上蕭佑丹這麽了解宋朝,並不知道在宋朝,商人們已經有了品牌的觀念,象曹婆婆肉餅這樣有口皆碑的老店,自然是不會輕易改招牌的。但這一位曹員外,顯然也沒有商業擴張的想法,盡量來前來買肉餅的人絡繹不絕,但曹婆婆肉餅依然只是一家小店子,不過,大部分人都買了就帶走,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在店裏就著清湯吃餅。

這一天對曹員外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天。雖然是皇太後的生辰,但一向信奉勤儉持家的曹員外,並沒有如一般的汴京市民一樣,去大相國寺看熱鬧。汴京市民是極喜歡熱鬧的,但曹員外卻秉持著一個宗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雨無阻,店子都要開門迎客。市民們去大相國寺看熱鬧,住在城南的人回家時會經過這裏,象李七家正店這樣的大酒樓,普通的市民也是不敢進去的,他們累了餓了,便只會到曹婆婆肉餅來買塊餅,或者去張家油餅、玉樓包子買塊油餅、買個包子充饑。所以,象曹婆婆肉餅這樣的店子,一般來的,都是極普通的市井小民,極少會有達官顯貴們屈尊紆貴。

但這一天,卻顯得極為反常。

先是來了兩個客人,衣著光鮮,氣度舉止,都不似尋常百姓,而說話的口音,更不似汴京人。兩人買了幾塊餅,要了兩大碗湯,找了個角落坐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其中一個客人一邊吃還一邊稱贊,“這肉餅,十余年來,難得味道都沒有變化。尋常人不知道,吃曹婆婆肉餅,一定要到店裏來,就著湯吃,這才正宗。李清臣哪裏能知道這等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