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 第三節(第3/6頁)

眾人羨慕地“啊”了一聲。卻見淑壽轉過臉,對趙傭道:“你要坐車還是走路?”

趙傭遲疑了一會,畢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低聲道:“坐車。”

便見五個小孩歡天喜地地出門而去,店裏的夥計目送著他們離開店中,不由低聲嘀咕道:“不知是哪家的小孩?那個小女孩看起來怎麽這麽象石學士府的大姐?”他再也不敢想,剛剛來到店中的,居然有一個儲君、一個國公、一個公主、一個騎都尉、一個大學士千金!

正當石蕤領著一幹金枝玉葉去坐驛車準備吃曹婆婆肉餅的時候,柔嘉卻已經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整個人幾乎都處在了崩潰的邊緣。她這時候才知道什麽叫“小巫見大巫”,至此時此刻,她才真正明白當年她的父母是如何為自己擔心的。

再也沒有想到,淑壽竟然有這麽大的膽子——朝中一幹命婦入禁中拜壽,因太後特旨想見見石蕤,梓兒便將女兒也帶了進宮。然後,太後留下高麗王妃敘話,梓兒便被清河請到靜淵莊去小敘,向皇後因朱妃、王妃都特意懇請,便讓柔嘉領著太子與信國公、淑壽公主一道去靜淵莊玩耍——這兩位皇子,因與狄環年紀相仿,自小便是玩伴,這原也是尋常不過的事。而淑壽自見過柔嘉這位姑姑後,便親昵得幾乎成為了柔嘉的跟屁蟲,靜淵莊更是常來常往的。到了靜淵莊後,清河便讓五個孩子一起在園中玩耍,只叫了幾個同年的小黃門跟隨陪伴,拉了柔嘉過來一道下石子棋。

沒想到,便這麽一小會的功夫,竟出了大事。

淑壽設計誘騙幾個小黃門在園中捉迷藏,領著四個七八歲的孩子,從靜淵莊後院的一個狗洞鉆了出去——也虧得淑壽竟然能把靜淵莊摸得如此清楚。那一塊的花園,原本是有幾個宦者看管的,但因為靜淵莊的下人,原本多數是皇太後特意調撥過來的內侍,這天趕上皇太後生辰,內侍省、入內省都人手吃緊,這些人又被調了回去幫忙,於是偌大一個靜淵莊,許多的地方都沒有人看管,竟教淑壽他們跑了出去——當然,再也沒有人想到,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待到她們發現之時,所有的人都驚呆了。靜淵莊中亂成一團,所有的人瘋了似地在莊中翻找,幾個小黃門立時都被關了起來,嚴加審問——梓兒與清河,都是這麽一根獨苗,孩子突然失蹤,做母親的已是很難保持冷靜,更何況還帶上三個天潢貴胄,尤其是,還有一個儲君在內!

果真有甚意外,石、狄兩家,還有活路麽?

責任永遠都不可能是皇子與公主的。這一點,無論是梓兒與清河,心裏都清清楚楚。而清河尤其要擔一份責任——他們是在靜淵莊失蹤的。

不過,這其實也無關緊要,對於梓兒與清河來說,如果自己的女兒和兒子真有什麽意外,便已經是等於天塌了。

清河郡主強忍著內心的擔心、焦急、絕望——雖然汴京民風淳厚,治安極好,但是小孩走丟的事情,在一個人口上百萬的大都市,卻是再怎麽樣也無法避免的,前幾年,王韶家的十三郎,就在元宵節時走丟了,幸好這孩子聰明機智,才沒被拐走,最後反被內侍發現,竟讓皇帝與皇後救了下來。但這樣的好運氣,不是經常有的。開封府每年秋決的犯人,總少不了幾個人販子。而這五個孩子,最大的淑壽公主不過十幾歲,而其余四個,都不過七八九歲的年紀,不是金枝玉葉,便是勛貴子弟,都沒見過外面的世面,要是被人拐騙了,可真是一點都不希奇。但清河卻是知道自己此時斷不能離開清淵莊的——她叫住了迷迷糊糊準備叫人去報開封府的梓兒,兩人一齊進宮請罪。

梓兒本來也是極聰明的人,被清河一提醒,立時便明白了過來。不管她再怎麽著急,她也只能與清河一道進宮去請罪。雖然小黃門說是淑壽公主的主意,但是,錯的只能是狄環與石蕤。

而且,這件事再怎麽樣重要,也是不能聲張的。一則不能擾了太後的壽筵;二則若傳揚出去,大宋皇室臉面全無——不僅讓天下臣民百姓笑話,更讓外國使臣看了熱鬧,這是說皇室教子無方;三則二人也無法向向皇後、朱妃交待,清河心裏明鏡似的,這事果真傳揚出去,哪怕六哥趙傭只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子,這也是太子“失德”的大事!而最要緊的,卻是即使鬧得驚天動地,滿城風雨的尋找,也於事無補——這麽大的汴京城,要找五個小孩,便如大海撈針一般,宣揚出去,反而會使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

所以,清河只得囑咐了柔嘉,讓她先去設法尋找,自己與梓兒卻是連忙進宮請罪。

人在慌張不知所措的時候,若身邊有一個人能拿得定主意,往往便能夠很快的安定下來。有了清河這定海神針,聽她安排處置著。知女莫若母,梓兒隨即便想到——這五個孩子中,另外四個都極少出門,只有她家的女兒是被經常帶著在外面亂跑的,石越似乎一點也不曾有過要培養“大家閨秀”的想法,經常帶著她滿汴京的到處亂竄。夫妻倆為了孩子的教育方式,還發生過小小的口嘴,但最後還是梓兒妥協了。因此,這五個小孩溜出去,真能帶路的,怕也只有她家石蕤了。她連忙將石蕤平素喜歡去的所在,一一向柔嘉說了,這才極不放心地隨著清河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