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三節(第2/2頁)

周應芳比普通商人更加明白,對於宋廷來說,來自士大夫階層的批評,遠遠比錢莊的反對要有力,而且對錢莊也風險更小。而他對這筆資金的使用也非常巧妙——熙寧重寶也許不能收買所有的學者,但是對多數人總是有影響的,而不被收買的少數,更可以彰顯這筆資助的公正性,這一點可能更加重要。而這需要的,則是如何巧妙的控制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比例。

但對石越來說,汴京的這點小小的反抗,根本就已經不值一提。

李清臣在東南諸路的蠻幹、石越開錯藥方的“存款準備金法”、曾布為時已晚的停止追繳命令,外加上汴京有關廢除交鈔的傳聞終於不可避免地傳到東南諸路,終於在熙寧十七年的十二月,給汴京的王、馬、石三公,帶來了一個噩夢般的消息——事情由福建路泉州開始,兩家小錢莊本已被李清臣的蠻幹折騰得奄奄一息,在聽到“存款準備金法”後,連具體的細節內容都沒有搞清楚,便先陷入了絕望,在他們心目中,交鈔局征求這筆錢,與強制性收一筆巨額稅款沒有任何分別,於是這兩家小錢莊的掌櫃無一例外的打起了同一個主意,他們悄悄變賣家產,攜款逃出海外!

席卷東南諸路的擠兌潮,由此爆發。東南的小錢莊遠遠沒有汴京的小錢莊的抵抗力,他們甩賣債務,追討債款,從十二月開始,一家接一家的錢莊被迫倒閉或者接近倒閉,小錢莊主傾家蕩產,大錢莊勉強維持。更致命的是,小錢莊的倒閉又引發了小作坊的倒閉,大量的貨物與半成品無人問津,不斷有州縣出現大規模的作坊工人聚集到州縣衙門前告狀的事情……直至此時,石越才知道,原來地獄遠遠不止十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