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 第三節(第2/4頁)

因此,吳從龍相信,眼前正是徹底解決宗室問題的良機。

他連夜寫了一篇劄子,向石越獻策,在分析了宗室的現狀與未來的隱患之後,他在劄子中提出了解決之策——用周官封建之遺義,將對帝室威脅較大的四大宗系的袒免親以內,分別安置於四京,如此汴京的宗室人數減少,將易於控制;而將無甚威脅的袒免親以下,分散到各路州居住,按人口授予一片田地,在那些地方,物價遠比汴京要低,應酬亦少,不僅朝廷可以節省一筆開支,宗室們也可以耕讀傳家,保證衣食無虞……但吳從龍卻並不知道石越究竟有沒有看過他的劄子。他只能抱著萬一的希望,繼續聽石越與曹友聞說著什麽結算錢莊。隨著石越與曹友聞談話的深入,吳從龍只覺他們口裏吐出來的字、詞,一個個的從耳邊飄過,他卻漸漸充耳不聞……“……在婆羅洲的南面,有阇婆等國,東北方向,有摩逸諸島,而在摩逸、婆羅洲、阇婆國的東邊大洋之上,更有無數的島嶼。海上都傳說,女人國便在這萬島之中,只是無人知道究竟在何處;還有水手說,過了這上萬的島嶼,再往東去,便是東大洋海,昆侖仙山,便東大洋海的彼岸……”

不知何時,石越與曹友聞的對話,已經轉到了南海的風土人情上面。

“如摩逸島,以及隸屬於摩逸之三嶼、白蒲延、蒲裏嚕、呂宋諸島,其中並無邦國。學生有一年曾被海風吹到呂宋島,知摩逸島實不及呂宋、三嶼大,學生以為,呂宋、三嶼等是否果真隸屬摩逸,亦不得而知。或是因中國之商賈,通常與摩逸交易較多,而有訛傳亦未可知。”

“故所謂南海諸國中,如交趾、占城、真臘、蒲甘、三佛齊、阇婆六國,皆一時強國也;這六國當中,又以阇婆釋家盛行,國力最弱,不過與被朝廷伐滅之勃泥國國力相當。至於其余諸國,名之曰國,實不過一部族,一城邦也。只不過如丹流眉、蓬豐等國,臨近三佛齊、真臘,其地方雖小,卻夾於大國之間,有投鼠忌器之慮。而摩逸諸島,以及婆羅以東之諸島,薛侯經營以久,朝廷威信素著,而所有無人之荒島,更已視為皇家之私產,若有朝一日,朝廷欲收為州縣,亦反掌可定。”

曹友聞對於鼓動朝廷用兵,可謂念念不忘,不肯放過一切機會。

石越一心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卻沒留心他這點心機,愕然說了一句:“州縣?”旋即搖了搖頭,道:“所謂鞭長莫及,用兵雖不難,然而將來要收賦稅可是麻煩事,弄不好,又是一個西南夷之亂。而且,只怕沒有幾個人願意去那裏做縣官,縱有人去了,天高皇帝遠,難保不為非作歹,鬧出亂子來,還要朝廷收拾。此非淩牙門、歸義城可比,朝廷還可以謹慎的善擇守吏,朝廷沒那麽多好官吏可以派。”

石越說完,意猶未盡的又搖了搖頭,道:“不成!不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真要收為州縣,一定要屯軍、移民,背上三五十年的包袱,將來果真富饒起來,卻又留下割據之患。此非上策,此非上策!”

石越只顧自己說著,全沒注意到,曹友聞與吳從龍已經面面相覷——石越如此回答,無異於告訴二人,他的確曾經認真考慮過“收為州縣”的事!

二人頓時精神大振。曹友聞終於確信,說服石越對注輦國用兵,已非一件多麽遙不可及的事情。而吳從龍卻是腦中靈光一現,想起一件大事來——便在這一瞬間,剛才石越說的什麽“小馬駒”,在吳從龍的腦海中,都變得明亮起來。

“州縣固然不行,恢復封建之制呢?”吳從龍忽然插道。

眾人一時間都沒有明白吳從龍在說什麽,但只過一小會,所有的人都反應過來。

自潘照臨以下,所有人都被他的話驚呆了!

但吳從龍卻留意到,石越雖然做出驚訝之色,但他的眼神,卻與其他人全然不同——石越並不是真的吃驚。

吳從龍頓時又驚又喜,驚的是石越果然有此想法,喜的是自己終於找到了機會,他連忙又說道:“我記得相公曾經說過,正是因為周官封建之制,今日之東南,才能成為華夏。自古以來,便有在朝廷鞭長不及的地方,封建諸侯,為國家藩籬之慣例……”

“妙哉!妙哉!”曹友聞忽然也長籲了一口氣,贊道:“唐太宗未能恢復封建制,原因是貞觀諸臣認為封建制容易引發割據內亂,使手足相殘,更傷及國家之根本。若封建南海,則無此慮。諸侯們在南海稱王稱霸,另當別論,然若想自南海而威脅中土,四五百年之內,不必做此想……”

“允叔說得不錯。”此時吳從龍是絕不會允許別人來搶他的風頭的,“反而朝廷若有奸賊內亂,南海各諸侯卻可齊心協力,與國內之忠臣聯手,共扶帝室。封建南海,是有周、漢之利,而無周、漢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