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 第一節(第4/4頁)

柔嘉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但如此一來,於鄴國卻未必是好事。”曹友聞卻更加憂慮。

柔嘉大奇:“這又是為何?”

“周國人眾雖少,若精勇而善戰,則可稱強敵。鄴國人眾雖多,然可戰者寥寥。若三佛齊發難,其國主有中人之資,亦知要先朝誰下手。”曹友聞又急道:“縣主,三佛齊陰懷不軌,不肯善罷甘休,乃是板上釘釘之事。只待他重整旗鼓,便要發難。然朝廷為顧大局,只得後發制人,故鄴周兩國,正是首當其沖。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去往新鄴城,營建城池,訓練部族,大張聲勢。我若部伍齊整,聲勢浩大,三佛齊不知我虛實,為各個擊破,以免腹背受敵,必然欺周國人寡,傾國而先攻之,然後再師攻鄴。以在下所見,三佛齊若要攻周,難免一口咬在硬骨頭上,到時候他攻之不下,進退兩難,鄴國再興兵躡其後,擊其虛弱,則大事可定。然若令三佛齊覷出鄴國虛實,舉兵先攻我,則只恐鄴國有國亡族滅之憂。”

“這……”柔嘉聽曹友聞說得似乎句句在理,但她又始終覺得他不過是個商人,總不如宗澤可信,心裏一時也難以判斷,不免猶疑道:“此事宗將軍又如何看法?你既有此想法,為何不去找我爹爹說?”

“宗將軍如何看法,在下卻不得而知。”曹友聞冷笑道,“只不過當此之時,縣主以為這些話,在下去與鄴國公說能有何用處?恕在下直言,如今鄴國上下,惟有縣主能鼓舞眾心。”

柔嘉聽他直斥父兄之非,心裏甚覺惱怒,但想想亦難以反駁,只得忍了這口氣,不快道:“你既非鄴國子民,又如此看不起鄴國,為何還一直追隨不去?你舍不得那三十年的市舶務麽?較之我父兄,我同樣亦什麽也沒做。”

但曹友聞卻毫無收斂之意,直言道:“縣主莫惱。如今既到了新州,有些事亦不必隱瞞縣主,在下若非是受石相所托,以鄴國這等模樣,早已棄之而去。縣主以為我若能借給周國兵甲助他立國,他家會舍不得三十年的市舶務麽?縣主以為自己什麽也沒做,然鄴國府上上下下,除了縣主,無不叫人失望。惟有縣主雖遇挫折,仍然堅韌不折,對於部眾來說,只有追隨這樣的主公,才能感覺到希望。縣主不知下人的議論,無論是禁軍、廂軍將士、工匠,還是他們的家屬,或是招募的部眾、水手,個個都在議論,若是縣主是男子,彼輩必將擁立縣主為主。縣主以為此輩迫隨鄴國公來此異域海外,縱非心甘情願,難道便不想圖個富貴榮華麽?人心如此,可沒有人會願意追隨懦弱無能的主人,毫無希望的死在異國他鄉。如今部眾未散去逃亡,一則因身處異國,不知虛實,心中猶懷恐懼:一則便是縣主還能叫他們看到一絲希望。”

曹友聞這幾天見著趙宗漢父子的窩囊樣,想要甩手而去,偏偏卻又不敢得罪了石越,可以說是憋了一肚子的悶氣,此時一口氣把心裏話全說出來,真是痛快至極。

但他說了這許多,柔嘉卻只聽到一句話,她瞪大了眼睛,望著曹友聞,問道:“你說你是石、石越派來的?”

“這等事,在下豈敢亂說。只不過先前在國內,卻不敢宣揚,恐招人中傷。石相因鄴國處多事之地,恐鄴國缺欠人才,才令在下前來相助。朝廷封建各國,其余諸侯,皆無大憂,惟鄴、周兩國堪慮。周國乃異姓,姑且不論,若是鄴國這等宗親之國,居然被夷人攻滅,石相的封建之策,難免將人受挫折。到時候前功盡棄,亦未可知。故鄴國之存亡,亦非止關系縣主一家之身家性命,亦關系封建之成敗。”

這些當然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曹友聞既不便大肆議論石越的私德,又怕招惹上這位出了名難纏的縣主什麽麻煩,只得虛晃一槍,悄然轉移話題,“以今日之事看來,石相實是未蔔先知。然事已至此,尤需縣主擔當責任。朝廷是絕不會允許鄴國部眾半道歸國的,為鄴國計,縣主須得勸服鄴國公,帶領大夥盡快前往新鄴城。在下數日前,已托人給作坊帶信,所需兵甲器械,已著人運往新鄴。待到了新鄴,再設法多留宗將軍一些時日,一則協助訓練部眾,一則借其威名,亦可震懾三佛齊。”

“也罷。”柔嘉沉吟了良久,終於點頭答應道:“我便去試試,看能否勸服我爹爹。”

  1. 回歷。​
  2. 占城國信奉印度教與佛教,實行種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