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 第五節(第2/4頁)

“如此,那便多些二位將軍美意。蕭吼,送送曲宣節!”

韓寶王者蕭吼與曲英離去,正要回賬,卻見韓敵獵快步過來,道:“父親,只怕……”

他揮揮手,止住這個兒子,笑道:“不必多言,這是天助我也!”

四月十三日清晨。

保州,燕子林。這是一片由天然樹林與人工林寨交錯而成的大樹林,數十年來,保州官府都嚴禁百姓砍伐樹木,雖說因承平太久,偶有百姓偷伐,但至紹聖時為止,影響有限,只是在樹林中踩出了許多樵夫小道。

此時,段子介便率領著近三千人馬,在當地忠義社的吳和尚、吳三兒指引下,經由這些樵夫小道,隱藏在這片樹林中。張龐兒的幾十個巡檢,則扮成逃難的本地百姓,正在跌跌撞撞,沿著林中的道路,由南前行。這條林中道路僅能容四騎並行,這些“逃難百姓”,也是稀稀拉拉的,三兩一群,拉成了幾裏長。另有一些巡檢則在本地忠義社百姓的指引下,在林中經由不為人知的小道穿行,隨時向段子介稟報正由樹林南方而來的遼軍的情況。

大約三百名契丹人,也就是說,實際上只有一百名騎兵。押著三四百名百姓,還有上百頭牲畜,幾十輛牛車、駝車,全部裝得滿滿的。契丹人兵力之少,出乎段子介之意料。他判斷自己可能碰上了一支打草谷的分隊,他的兵力三十倍於敵人,即便算上那些家丁,也是十倍於敵人。他的參軍們都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伏擊,但段子介卻寧肯謹慎一些,這是他第一次接敵,他完全不清楚敵人的戰鬥力。

他讓輜重營藏在樹林的北面,為防萬一,又派了三百名騎兵在那裏,協助作戰——只要林中交上鋒,他們就會堵住北面的路口。在樹林南面的路口,他埋伏了一百騎與一百名巡檢,封住遼兵的退路。然後讓張龐兒的巡檢們散步得遠遠的,防止有別的遼軍經過、他自己則親自率領一千六百余騎,埋伏於林中。

萬無一失的安排。

只要靜待遼人上鉤。

南邊,兩個遼人的斥候已經進入燕子林。再過一會,他們就會迎面碰上那些南下的“逃難百姓”。

幾乎是與此同時。

雄州瓦橋關,晨霧未散。

趙隆與四十名精挑細選出來的死士,都穿著素衣素甲——這也是投降的標準裝束——正準備出城“投降”。為了不引起韓寶的疑心,四十個人,只有十人騎馬,三十人步行隨後。曲英站在這只隊伍的最前頭,牽著一匹棗紅馬,馬上面則坐著五花大綁的“柴貴友”。

真正的柴貴友,則鄭重的穿上了官服,與杜台卿、高光遠、胡玄通一道,來給趙隆與四十死士送行。

人人心裏都明白,這是一去不復返之行。

而作此殊死一搏的人當中,竟然有雄州的主將,即便是留下來的人,心裏面也盡是茫然、惶恐……但是,這一日的交鋒,趙隆已深知韓寶的厲害,已經有一個人冒充柴貴友,他絕不敢再找一個人來冒充自己。

他向柴貴友、胡玄通告過辭,叮囑過高光遠,又緩緩走到杜台卿跟前,兩人默默的對視了一會,趙隆抱了抱拳,輕聲道:“杜大人,多謝了。”

杜台卿淡淡的抱拳回了一禮:“趙大人,忠烈祠見。”

趙隆突然感覺眼角有點濕潤,他連忙擠出一絲笑容,回道:“忠烈祠見!”

城門,吱吱呀呀的打開了。

保州燕子林。

段子介看著那些“逃難百姓”按照事先吩咐的,在遠遠看見那兩個契丹斥候後,開始大聲喊叫、四散逃竄,離得近一點的紛紛鉆進樹林裏,離得遠的拼了命的往北跑,一面跑一面大聲喊著。馬蹄聲越來越急促,那兩個斥候開始追趕這些“百姓”。段子介看到一枝羽箭掠過自己的眼前,正中一個巡檢的背心。他看見那個巡檢就倒在離他不到五十步遠的地方。

那兩個斥候大聲喝斥著,聲音越來越清晰,一些“百姓”見到有人死去,停止了逃跑,在鞭聲、吆喝聲中,擠到一處,還有人則跑得更快了。

時間幾乎是在緩慢的爬行,每一瞬間都過得如此之慢。段子介感覺自己握箭的手心全是汗水,鎮定!鎮定!他幾乎是在心裏不停的提醒著自己。

計劃萬無一失!

他知道什麽是“生口貿易”,他知道一個壯年男子在契丹的價格。南海諸侯用糧食、用一切他們能生產出來的東西來購買奴婢——每一個在這樹林中逃跑的人,在這些契丹人眼裏,都等於幾百緡幾百緡的銅錢!在遼國,這樣的一個俘虜,便相當於十匹馬的價格!這筆收入,夠一個普通的契丹家庭過上兩三年!

誰能抵得住這樣的誘惑?

萬無一失!一定要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