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 第一節(第3/4頁)

他意在速戰速決,因此雖然一面與宋軍互相射箭,一面卻擺了個包抄的陣形,步步逼近,緩緩合攏。

劉延慶一時料敵失誤,此時心裏真是叫苦不叠。

兩軍互射一陣,武騎軍已有二十余人傷亡,遼軍尚未有任何慌亂之色,他的三百武騎軍在遼軍的壓迫之下,便已經有點慌張的跡象了。他深知這些武騎軍騎兵絕無馬上搏鬥之能,更是一步也不能後退,若是後退,這些武騎軍說不定立時便會形成潰敗之勢,因此他必須竭力用箭雨阻止遼軍靠近。但是不同的部隊對於傷亡的承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若是拱聖軍在此,二十余人的傷亡,沒有人會眨一下眼睛,但是他現下所指揮的這支武騎軍,卻已有些軍心不穩的跡象。總是有幾個人開始偷偷摸摸的四下張望,眼中露出懼意。

這讓劉延慶在這戰場之上,竟突然懷念起荊嶽與田宗鎧來。

到底是從何時開始,他劉延慶居然也要身先士卒為人表率了?不是應該由荊嶽與田宗鎧在前面肉搏,他在後面突施冷箭的麽?

但此時此刻,他也只能自嘲的苦笑一下,然後摘下大弓,張弓搭箭,夾緊胯下坐騎,沖到隊伍的最前列,不斷的射殺著遼軍。

這是他能想到的鼓舞士氣的辦法。

此時,他能記起來的,便是姚兕在拱聖軍最常說的一句話——“想要部下不怕死,你就得不怕比部下先死!”

拱聖軍維持戰鬥力的辦法,就是武官的傷亡比遠遠要高過普通的節級士兵。

劉延慶不是姚兕,他絕對害怕比部下先死,但是他更加明白潰敗會是什麽樣的下場。他只能一面在心裏反復叨念著“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面硬著頭皮沖到前面,希望這一招能有點效果。

這個法子還的確有效。

既使是武騎軍的士兵,當他們看著一個堂堂的翊麾校尉居然沖在最前面,冒著遼軍的箭雨與遼人苦戰之時,他們還是會有血脈賁張的時候。

雖然只是個七品官,而且只是個從七品,但在當時絕大多數普通的士兵眼裏,那就是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大官,對許多普通士兵來說,翊麾校尉與驃騎大將軍的區別是模糊的,總之都是大官,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們的命是“貴”的,而他們自己的命則是“賤”的,這些“貴人”都不怕死,他們就更加沒什麽好怕的。

而即便從戰鬥的直接效果來看,劉延慶直接加入戰鬥,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劉延慶談不上是個神射手,但他的箭法,比起那些武騎軍士兵來,實在是要好得太多。此前三百人馬射了半天,雖然的確將遼軍抵擋住沒能靠近,但是遼軍的死傷只怕都沒有超過十人。

但劉延慶加入戰鬥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死在他箭下的遼軍,至少便已經有三人。

當兩軍列陣互射之時,一方陣容裏有幾個箭法奇準的人,那是很要命的。

數人中箭而亡,很快讓遼軍驚慌了一小會,遼軍不敢再如之前那樣逼得緊,而是稍稍退卻了幾步。

劉延慶方稍稍松了口氣,卻又立即發現,兩翼張開的遼軍,已經包抄過來。不待他吹起號角,往遼軍右翼移動的李琨與那一百騎渭州蕃騎沒能跑到遼軍側翼,反倒迎頭撞上了遼軍包抄過來的右翼部隊,雙方也管不了許多,立時廝殺在一處。

一時之間,劉延慶幾乎忘了身處險境,隨時有兵敗喪命之憂,只覺哭笑不得,心裏想著若是他指揮的是拱聖軍,絕不至於陷入如此尷尬境地。在這箭矢滿天飛的戰場上,劉延慶一面下意識的射箭,心裏竟突然想到以前讀《孫武子兵法》時一件事,孫武子好象說過:不知己不知彼,百戰百殆。他以前從來不明白:不知彼倒也罷了,如何還會有將領不知己。但現在,他總算是明白了。

“直娘賊的百戰百殆!”劉延慶在心裏暗暗罵了一句。此時他知道若是劉法不來,他敗局已定,到了這個時候,什麽要在劉法跟前掙面子,什麽姚兕的訓導,他早已全部拋到了九霄雲外。“我劉延慶既然不曾死在深州城,那便說什麽也不會再死在這個鬼地方!”他在心裏面發著狠,西邊的遼軍越來越近,他若不立即設法突圍,只怕就要悔之晚矣。

劉延慶一箭射倒一個想要沖近前來的遼軍,一面開始眼觀六路,尋找後撤的路線與機會。當他的目光移向西邊之時,突然之間,他感覺到有點不對勁。

他一個出神,愣了一下,忽然忍不住罵出聲來:“直娘賊的!”

西邊竟然什麽都沒有!

沒有揚起的灰塵,沒有特別的聲音,也看不見人影……劉延慶心裏面一陣發涼。

劉法明明在他後面不遠!他們相距沒那麽遠,按理說,打了這麽久,就算劉法沒到,但至少該看到大隊騎兵行進時揚起的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