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 第五節

大宋紹聖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河北路,冀州州治信都城。

雖然此前在黃河邊上大破蕭阿魯帶,但唐康殊無半點興奮之色。事實上,戰局的發展,也的確讓他無法高興得起來。兩天前,七月十九日,一直被驍勝軍拖得無法順利渡河的蕭阿魯帶眼見著糧草將盡,終於按捺不住,他下令將本部兵馬分成兩部,四千人馬搭浮橋擺出強行渡河的態勢,余下三千人馬結陣保護。蕭阿魯帶並不知道此時耶律信已經突破宋軍的防線,進入到永靜軍,更不知道蕭嵐會在武強大敗仁多保忠,他一支人馬,孤懸敵後,消息斷絕,被唐康與李浩率軍陰魂不散般的跟著,晚上連睡個安穩覺都難。在他看來,實已是到了非要擺脫掉唐康、李浩不可的時候了。

但蕭阿魯帶卻沒有想到,論及水戰的本領,宋軍的領先是全方位的。遼國雖然也有一支水軍,甚至還建立了小規模的海船水軍,可這些水軍實在無法與宋朝水軍相提並論,因此也並未一同南征。而其余諸軍,對於水戰的理解,也就僅僅限於搭浮橋了。但宋軍即使是馬步禁軍將領,懂得的水戰方法,卻幾乎可以到遼國的水軍中當將領了。

蕭阿魯帶以為如此布陣,可以引誘唐康、李浩來進攻。他此前也曾與唐康、李浩有數次小規模的交鋒,對宋軍虛實已有一些了解。他估算宋軍大約只有五千余人馬,便自恃留下一半人馬,縱不能擊敗宋軍,亦足以等到渡河的人馬殺個回馬槍合力打敗宋軍。倘若宋軍竟然敢放他一半人馬渡河,那他便幹脆兵分兩路,一路在永靜軍攪個天翻地覆,一路仍在冀州境內,反過來牽制唐康、李浩幾日,到時是戰是走,再隨機應變。

果然,唐康、李浩見他如此布陣,很快引兵前來,但卻只是遠遠觀望,並不急於進攻。蕭阿魯帶以為是二人怯懦,遂下令高革率一半人馬先行渡河,不想四千人馬方渡得一半,宋軍突然放出早已藏在上遊的上百艘火船。那些火船上面,載滿了猛火油、硝石、硫磺、幹柴等等各種易燃難滅之物,自南邊河面順流直下,碰著浮橋,立時便燒將起來,頃刻之間,將好好一條黃河河面,燒得紅光映天。遼軍辛苦準備的十余座浮橋,不過一時三刻,便盡皆化為灰燼,正在渡河的數百騎人馬,不是燒死,便是被淹死,只有數十人逃回西岸。

眼見著遼軍後陣中一片哭爹喊娘,混亂不堪,宋軍趁勢大舉進攻。西岸遼軍雖仍有四五千人馬,但是先遭此大挫,軍心搖動,士氣低落,而宋軍趁勝而擊,士氣高漲,兩軍交鋒之後,宋軍立即占得上風。但蕭阿魯帶不愧是大遼宿將,所統宮分軍,皆是彰湣宮、興聖宮精銳,尤其是彰湣宮宮分軍,這十數年間,在大遼赫赫有名,頗立功勛。此次南征,韓寶所率三千先鋒,主要便是選自彰湣宮。蕭阿魯帶所率,雖然是韓寶挑剩下的,卻也殊非弱者。故此,蕭阿魯帶雖然吃了大虧,卻仍無退避之意,反倒認為這是個難得的可以與宋軍主力決戰的機會,他孤軍在外,利在速戰,只要能一戰擊敗面前的宋軍,那麽先前在黃河上面吃的那個大虧,便也不算什麽了。兩軍便在黃河西岸,戰了個難解難分。

這個局面卻是唐康、李浩所未曾料到的。二人仍然低估了蕭阿魯帶統軍的能力,都以為遼軍遭逢大挫,陣伍混亂,又是背水而陣,他們趁勢縱兵擊之,取勝易如反掌。就算萬一不勝,一擊不中,便率軍遠走,只要不讓蕭阿魯帶主力渡河,拖到他斷糧之時,他們也能勝券在握。此時二人也不知道,耶律信與蕭嵐已經突破永靜軍的黃河防線,只要晚得一日,蕭阿魯帶便能與永靜軍之遼軍呼應,別說拖到蕭阿魯帶斷糧,只怕打蛇不死,反要遭蛇咬。

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遼軍雖然軍心浮動,但驍勝軍卻也未能一鼓而破之。不僅如此,宋軍反而被漸漸穩住陣腳的遼軍給纏上了,不得不就在此地,與遼軍一決勝負。

幸好驍勝軍也是宋朝有數的精銳,唐康又頗有股子狠勁,李浩數度萌生退意,都被唐康拒絕。雙方的戰鬥從中午開始,一直打到黃昏,兩邊都是人疲馬乏,但誰也不肯先行敗退。

便在這個時候,交戰的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宋軍突然自南邊殺出一支生力軍來,加入到戰局當中。若是平日,遼軍兵力雖然略占劣勢,但以宮分軍之精銳,尚不至大敗。但此時,早已疲憊不堪的遼軍卻立時變得人心惶惶,自蕭阿魯帶以下,個個都以為是中了宋軍的算計,以為宋軍早已埋伏了這麽一支人馬,先耗盡他們的體力,然後以此生力軍一舉殲滅他們。結果,宋軍這支生力軍一到,遼軍稍一接觸,便告潰敗,蕭阿魯帶僅率數百騎突圍而去。其余人馬,更無戰意,逃的逃,降的降,宋軍此戰,斬首數百級,投降的遼軍近兩千人,宋軍僅俘獲馬匹,便多達五千余匹。而先已率軍渡河的高革,在黃河東岸,隔著一條黃河,只能眼睜睜看著蕭阿魯帶全軍覆沒,沒有半點辦法。最後亦只得率領渡過黃河的千余騎人馬離去,自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