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 第五節(第2/6頁)

“南朝的條款中,還有罷蘭陵王一事……”韓敵獵輕聲提醒道。但他話音方落,蕭繼忠已在一旁低聲笑了起來。韓拖古烈亦只是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卻沒有回答他。韓敵獵看看蕭繼忠,又望望韓拖古烈,心中立時大悟——大約只要能在其他條款上談攏,不損失大遼的實質利益,韓拖古烈等人,只怕正是要借宋朝之力,將耶律信趕下北樞密使的寶座。因此這一條,在韓拖古烈等人看來,根本便算不得什麽阻礙。

想明白此節,韓敵獵頓時略覺尷尬,輕咳了一聲,又說道:“還有一事,或是末將杞人憂天,只恐宋人雖然今歲同意議和,緩過氣來,便要興兵報復。”

“那是另一節了。”韓拖古烈不曾回答,蕭繼忠已經笑著回道:“和議也好,戰爭也罷,說到底,仍是要實力說話的。我大遼既然無力滅了南朝,那它遲早有一日,總是要緩過氣的。若我們沒有實力,亡國亦是活該。否則,又何懼他報復?只不過自取其辱而已。韓侯可能一時沒想明白——皇上同意議和,那便是皇上認為我大遼沒有把握一口吞掉王厚;南朝同意議和,說白了,亦不過是他們亦無戰而勝之的把握。”

“蕭將軍說得極是。”韓拖古烈接來話,緩緩說道:“天底下所有的和議、盟誓,皆是建立在實力均衡之上的。若我大遼主暗臣佞、政事不修、甲兵不治,一紙誓書,尚不及一張草紙。南朝若如此不智,妄想興兵報復,那便再打一仗,他們便會心甘情願的接受和議。”

韓敵獵聽著韓拖古烈說出這番話來,氣度雍容,擲地有聲,不免大出意料。他一向追隨其父在軍中,雖然天性聰明,可這等政略策謀,卻畢竟極為陌生。以往他只道韓拖古烈是個文臣,使宋已久,故此不願意與宋朝交惡。但他這次隨韓拖古烈南下,一路之上,路過許多宋軍駐地,見到宋軍都是行伍嚴整,紀律井然,而且人馬眾多、兵甲精利;至於所過州縣,雖逢戰爭,到處都是逃難的流民,可是城市之內,仍是秩序井然,市面繁華,由南方運來的各種物資,更是堆集如山;而宋朝的官員到處搭棚設帳,救濟災民,與他們打交道的官員,個個都顯得十分精明能幹……這些最直觀的感受,令韓敵獵感觸頗深。特別是他與南朝的拱聖軍、驍勝軍皆交過手,雖皆取勝,但對於宋軍的戰鬥力,亦頗為忌憚。平常與同僚議論,總覺得大約這便是宋軍最精銳的禁軍,余者皆不足道。然而這次南下之時,路過永靜、冀州,所見宋軍,看起來竟然絲毫不遜色於拱聖、驍勝二軍,這給他心理上的沖擊,實是遠過旁人。他早已經開始在心裏面懷疑耶律信發動這場戰爭的正確性,只是對韓拖古烈這些主張與宋朝通好的人,仍然有“未見其是”的感覺。直到此刻,聽到韓拖古烈與蕭繼忠的議論,韓敵獵頗有茅塞頓開之感。他本是十分聰明的人,只是因為年紀尚小,又恪於成長環境所限,如韓拖古烈與蕭繼忠所說的,雖非什麽高深的大道理,可他卻也的確從未如此考慮過。不過此時他卻是一點即透,舉一反三,於許多事情,他亦看到更加透徹。又聽到韓拖古烈的這一番話語,至此方覺面前的這個男人,實是稱得上大遼的奇男子,非尋常文官可比。

韓拖古烈卻不知道韓敵獵心裏面在想些什麽,見他不再說話,以為他是接受了自己的看法,又繼續說道:“故此若從此事看來,和議之望,仍未全然斷絕。不過……”他沉吟了一會,方才又說道:“不過,南朝石越,貌似忠厚,表面上觀他行事,總是光明正大,不肯去使陰謀詭計。然我在南朝亦頗有些時日,知道此人有時狡詐似狐。他宣台的謨臣,如折可適、遊師雄輩,皆是南朝智謀之士。尤其他幕府之中,還有一個潘照臨潘潛光,智術絕人。雖說此人如今已不在石越幕中,然這等事,外人又如何能知真假?因此,這一切若是石越的詭計,亦是說不準的事!”

“那大林牙之意?”蕭繼忠傾了傾身子,問道。

“此正是我要與二君商議的——若是為了我等身家性命考慮,我等便應該辭了南朝朝廷,速速歸國。這亦算不得有辱使命,畢竟如今看來,說南朝非真心議和,當有七八成的把握。最起碼,南朝國內仍有爭議。便是南朝皇帝,從我這些天的所見所聞中,亦可知他是不願意議和的。有這許多掣肘,縱使石越是真心議和,變數恐怕也不會太少。”

蕭繼忠與韓敵獵皆聽出他言外之意,一同問道:“若不為我等身家性命考慮呢?”

“然若是為了大遼計,我等便還當冒一冒險。”韓拖古烈斷然說道:“我可設法,去試探一下南朝君臣,逼出真相!只是如此一來,萬一南朝果真是假議和,吾等很可能會被南朝扣押,淪為階下之囚。雖然我以為有石越在,我等亦不必過於擔心。只是這仍有極大的風險,石越雖然威望頗高,可在南朝,便是皇帝亦不能說一不二。變數仍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