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

重裝步兵時代及更早時期

在羅馬建城時期遺留下來的墓葬中,羅馬士兵的裝備與伊特魯斯坎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甚至這些裝備本身就極可能是由伊特魯斯坎人制造並流出的。在大約公元前600年流傳的物品上,我們可以看見充當祭品的羅馬盾牌,其形制是邁錫尼式的,除此之外戰士身著多彩的上衣,頭戴尖頂的阿佩克斯頭盔(Apex),或許以長矛為主要裝備。以這種面貌,羅馬軍隊迎來了重裝步兵化的進程。

羅馬及其拉丁盟友對重裝步兵的引入,同樣是源自伊特魯斯坎人,正如狄奧多魯斯所說:“羅馬人從伊特魯斯坎人處習得了密集陣的做法,後者習慣於緊密排列成方陣作戰。”重裝步兵改革與塞爾維烏斯的社會改革密不可分,總體上說他們的裝備和希臘重裝步兵毫無區別。第一階級的重裝步兵完全是希臘式的,大型、凸面、金屬包覆的圓盾(Aspis或Hoplon),金屬胸甲、脛甲、長矛和頭盔,是必須負擔的裝備。但余下階級的裝備則顯得更具意大利特色,第二階級的重裝步兵無力裝備胸甲,同時將大圓盾換成了較小的方形盾牌。第三階級則進一步省略了脛甲。到第四階級,他們幾乎完全輕裝,只裝備了一支長矛和一支標槍,或許不配盾。最後的第五階級,則只能充當業余的投石手了。重裝步兵們也廣泛地穿著短上衣和鬥篷,相比希臘的重裝步兵,意大利半島的希臘式重裝步兵有著更華麗的羽飾,這一習慣或許也出現在羅馬的重裝步兵軍隊裏。

共和國中後期的軍團

李維時期的軍團裝備情況至今還是一個謎,李維本人明確描述的,僅僅是候補兵和新兵的裝備,這些劣質部隊和早先的第四階級步兵一樣,幾乎不披甲,以長矛和標槍作為裝備。有的史學家認為,新兵是後來輕步兵的前身,而候補兵完全是非戰鬥人員,這一說法在理論上可能,卻無法得到驗證。

◎ 長盾。

原有長矛(Hastae)的使用範圍仍舊無法確定,除了後備兵明確使用長矛直至馬略時期為之,青年兵和成年兵的長矛何時棄用,仍無法具體確定。而重投槍的引入,則明確以青年兵為先,成年兵其次。青年兵(Hastati)的名稱是槍兵之意,這可能代表他們以標槍打破對手陣形,以長矛肉搏。1.35米長的重投槍在其槍柄和槍頭間的連接部分,會在擊中目標後彎曲,這使得對手很難將其從盾牌上拔下,從而達成以標槍逼迫對手棄盾的目的。

羅馬長盾則明顯以薩莫奈盾為原型,後者是一種小型的方盾,上寬下窄,羅馬在引入後明顯擴大了其尺寸。木制長盾的尺寸根據波利比烏斯的描述,達到了約1.4米高,0.75米寬,並在表面有金屬加強釘和加強筋。盾牌背面書寫有士兵的姓名和所屬單位。

薩莫奈士兵普遍裝備的胸甲板(Spongia)也是西地中海流行的形制。這種相對廉價和小型的胸甲呈三角形,在胸部有兩個原型的金屬甲片加強。這樣的小型胸甲在羅馬及其敵人的軍隊中被廣泛裝備,青年兵或許就會很普遍地使用到這種鎧甲。

李維時期的成年兵和後備兵,由於其更好的經濟狀況,能夠普遍地裝備優質的肌肉型金屬胸甲。到波利比烏斯的時期,他們則換裝了新型的鎖子甲,並在裏面穿著皮制的短上衣。不過同一時期的各同盟軍團,則依舊保持較輕型的裝備,舊式的小型胸甲板使用很普遍。老式的肌肉型胸甲並沒有被完全淘汰,並留下了不少實物,但已經不作為標準的裝備而流行了。而在胸甲之上的護肩部分,是希臘式的亞麻護肩甲和凱爾特式的肩甲,直至公元1世紀為止都廣泛使用。

◎ 一頂不包含護頰的蒙特弗蒂諾式頭盔。

和薩莫奈人一樣,羅馬軍團士兵只穿有單側的脛甲,作為側身對敵時左腿的保護,而到公元前2世紀初期,脛甲在羅馬軍隊中已經被完全拋棄了。

帝國軍團時代的裝備變化

在帝國早期的軍團裝備變革中,最主要的變化出現在胸甲和頭盔方面。著名的庫魯斯G型盔和環片式金屬胸甲(Lorica Segmentata),都要到公元1世紀才出現。

在提比略(Tiberius)統治期間,環片甲正式出現,這與著名的條頓堡森林慘敗不無關系,3個軍團的成建制覆滅使得裝備補充的需求一時大增,而老式的鎖子甲在建造工時上耗費巨大。而在甲片現成的情況下,一副環片甲的組裝只需要不到60工時。

環片甲的優勢不僅在於方便保存和制造迅速,較輕的重量使它很受士兵歡迎。作為犧牲,環片甲的防禦範圍比起鎖甲有所減少,而且由於古代的標準化限制,當一副環片甲的某些甲片損壞需要更換時,出自不同工匠的更換部件很難做到嚴絲合縫,這使得環片甲的修理無法像看上去那樣沾到“模塊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