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滬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四行倉庫(第2/7頁)

實際上,南翔會議後,蔣介石給馮玉祥打了一個電話,蔣說:前方將領都太年輕,勇敢有余,經驗不足,望大哥多多指教,不要客氣。

馮玉祥在電話裏依舊提乃木希典的做法。對於自比乃木這事兒,老馮特別得意,逮著誰就跟誰說,有一次,郭沫若來訪,郭說他每日必做之事是吃飯和寫作。老馮說,自己也有兩件事:一等日本人殺自己,二是用禿筆頭寫幾首罵日本人的歪詩。在戰場上,“不怕死”是種境界,但每天不想著在戰術上怎麽戰勝敵人,而光等著被敵人殺死,這種境界很難說有多高。

所以白崇禧知道這個事後,覺得總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回南京跟何應欽商量:不如把馮玉祥調到華北,在黃河以北、山東北部、河北等地開辟新的第6戰區,叫他當那裏的戰區司令。華北那幾大位:宋哲元、孫連仲、劉汝明、馮治安等人又都是馮的舊部,這樣他指揮起來應該沒問題。

告訴蔣介石後,蔣表示同意。但他沒叫顧祝同接任第3戰區司令,而是由他蔣介石自己兼任這個職務(從蔣這個決定看,當初叫馮玉祥出任第3戰區司令,確實沒有叫他當傀儡的意思,而出於真心想利用馮的資歷打好上海之戰)。但結果是:馮玉祥上任第6戰區司令後,山東韓復榘(行伍出身,河北霸縣人)第一個向南京發來電報,表示自己寧願聽從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領導。

對於韓復榘的反對,南京還是理解的,因為在中原大戰前韓就棄馮投蔣(馮當時在西北軍裏搞家長制,稱手下的將領為“孩子”,動不動就罰跪,韓復榘跪過好幾次,加上其他原因最後棄馮而去)。南京只好把韓復榘的部隊單獨拿出來,沒劃到第6戰區去。

但沒過多久,南京又接到華北其他將領的電報,要求更換馮玉祥。南京一頭霧水。你們不都是馮玉祥的舊部麽?怎麽反對老領導?派人調查後得知:在第3戰區,馮玉祥怕日軍飛機,到了第6戰區,依舊如此,雖然不再藏在巖洞裏了,白天也在戰區長官部待著,但為了躲日機,每天更換長官部的辦公地點,有時一天換上兩三次。造成的結果是:戰區長官部一換地方,整個戰區的通訊網絡就受到影響,所以很多部隊長聯系不上長官部,軍情和戰報都無法準時送達。就這樣,在華北沒待多久,馮玉祥就被“建議辭職”了,回南京做起專職的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了。

人之復雜與不可捉摸,一如馮玉祥。至於張治中,倒是主動辭職的。日軍登陸後,張治中去太倉找第18軍軍長羅卓英,想跟羅當面商量阻擊日軍登陸的問題。見到張後羅顯得很吃驚,問張司令怎麽跑到我這來了?坐下來一聊,張治中才知道,陳誠已被任命為第15集團軍司令,羅卓英第18軍已經劃給陳誠指揮了,不再屬於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張治中生了一肚子氣,回到司令部後越想越搞不懂:這樣大的事,我這個司令不知道?實際上,南京的軍令部在8月23日和24日兩天一直在找張治中,但由於電話臨時斷了,一直沒聯系上。張治中從太倉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後,叫上作戰科長史說,驅車去了蘇州,想跟第3戰區副司令顧祝同念叨一下前線的情況。

到蘇州後,見顧祝同之前,張治中想先給蔣介石打個電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很苦悶,順便拐彎抹角問問陳誠做第15集團軍這件事為啥不通知他。沒想到電話一接通,還沒等張治中說話,蔣介石先開始嚴厲地質問,按張治中的回憶,對話如下:

蔣介石:你在哪裏?

張治中:在蘇州。

蔣介石:為什麽到蘇州?

張治中:為了左翼作戰,去會了羅卓英。聽說顧墨三(顧祝同)到蘇州來了,來同他商量問題。

蔣介石:為什麽商量?兩天找不到你,跑到後方來了!

張治中:羅卓英原來歸我指揮,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劃歸第15集團軍陳辭修(陳誠)指揮了!

蔣介石:為什麽到蘇州?為什麽到蘇州?

張治中:委員長說該怎麽辦?!我是到蘇州跟顧墨三商量問題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員長究竟想怎麽樣?!

蔣介石:你究竟想怎麽樣?還問我怎樣?!

蔣介石把電話掛了。也有人說是張治中掛的。掛蔣介石的電話,估計張治中還沒沖動到這樣的地步。實際情況是,蔣掛完電話後,張治中這邊把電話聽筒給摔了(據張司令部作戰科長史說回憶)。

總之,電話掛斷了。

蔣介石發火也有他的理由:從8月23日開始,兩個日本陸軍師團強行登陸,他急於了解前線的信息,但一連幾天找不到張治中。

張治中也覺得自己委屈:因為自己並不是怯陣到蘇州,這些天他一直在前線,偶然到了蘇州,就被他蔣委員長抓住了。至於聯系不上他,是因為電話線斷了,何況8月23日日軍登陸後,在當晚由於電話不通,他曾給蔣發過一個電報。當然,很多事在簡短的電報裏是說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