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三八年(1937年12月~1938年3月) 唐生智走了,韓復榘來了(第2/6頁)

韓復榘在馮玉祥手下的時候,是馮部最能打的幹將之一,後因不堪忍受馮玉祥家長制的管法(曾被馮玉祥罰跪),反戈一擊,歸順了蔣介石,此後長期主政山東(1930年9月出任山東省主席)。

這7年,韓復榘確實做了一些事,比如吸引梁漱溟到山東搞鄉村建設,也撥了一些教育經費。但其本人,說到底還是一個帶有舊文化背景、舊軍閥與新軍人相結合的“混不吝”。這7年,跟南京國民政府,韓始終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若即若離的關系。比如,他曾抵觸中央軍進入山東,一度還解散了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弄死了黨部負責人,如此等等。但他也沒接受日本人的拉攏,拒絕在山東搞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

一句話,韓復榘的原則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不管是蔣介石,還是日本人,都別想牽著我的鼻子走。

中日開戰後,韓復榘負責守備津浦鐵路山東北段。

此時華北的戰局因多個月前宋哲元的躊躇不定而迅速惡化。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曾命令何應欽調撥給宋哲元300萬發子彈,但宋無意大戰。後來,陳誠在總結第一期抗戰(“七七事變”到武漢會戰結束)時說:“……首先開辟的就是北戰場,但這個開始實在不夠良好,以致半年之間,隨著平津的失陷,冀、察、晉、魯,以及豫省北部的許多名城都相繼淪入敵手。身當冀、察軍政之沖的宋哲元氏,對此是應當負一大部分責任的。”

所以,一時間,整個華北戰場在看山西和山東。山西那邊的正面戰場,閻錫山在八路軍的配合下,已經跟日軍打了不短的時間。山東這邊,就看韓復榘的了。

但韓復榘不想打。

日軍進入山東地界後,除了在德州敲打了一下、在濟陽有過短暫的交火外,韓復榘沒組織起任何抵抗。日軍淩厲的攻勢叫韓復榘膽戰心驚,僅有的一次到前線視察,差點被日軍俘虜。於是炸毀黃河大橋後,他帶著部隊完全退到黃河南岸。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先後兩次飛赴濟南找韓復榘“談心”,但作用不大。韓復榘認準了一個理兒:日軍太強大,跟人家打,只能叫自己的部隊白白損失掉。上海和南京都守不住,叫我守濟南,開玩笑麽?

所以盡管李宗仁以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下令叫韓復榘守濟南,一旦城破就帶人到沂蒙山打遊擊,但還是被韓復榘拒絕了。他只在濟南留了一點人,自己帶著主力先棄城而逃了。

先不提這是一場衛國戰爭,僅就在戰場上違抗軍令這件事,就夠韓復榘喝一壺的了。作為軍人之大忌,放在哪個時代都是殺無赦的。但韓復榘不怕。為什麽?一是習慣了,軍閥習氣那麽多年了,打蔣介石他都打了好幾次,李宗仁的命令算什麽?再者是,後退有什麽關系呢?首都南京不都丟了嗎?唐生智不也沒事嗎?

此時的韓復榘處於一種恍惚狀態:他還不想倒戈當漢奸,但又覺得血拼日軍沒意義。

還有一點,抗戰開始後,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將領認為,自己被推到第一線,是蔣介石的計謀,要借日本人之手將其消滅或削弱。韓復榘就是這種心態,所以他要保存實力。用他的話說,要能保存實力,就是退到天邊,也能有吃有喝,誰也不敢輕視我們!

於是韓復榘從濟南退到泰安,把自己的物資全部轉移到平漢線上的漯河車站,軍委會叫他在泰安構築陣地,韓置若罔聞,又準備退出泰安。李宗仁勸說,韓很不客氣地回應:首都尚且不守,區區泰安如何守得著?

韓復榘又從泰安退到濟寧,李宗仁打電話給韓,後者說:“全面抗戰,何分彼此?”

李宗仁也沒辦法了,將原話轉述給蔣介石,蔣立馬被氣了個倒栽蔥。

韓復榘的意思是:既然是全面抗戰,在哪兒都是打,何必要守著一個地方?從邏輯上說,似乎沒錯。但問題在於,自從德州和濟寧撤下來,他韓復榘撤到哪兒都沒打過。至此津浦線洞開,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徐州也暴露在日軍面前。

有人問韓復榘對山東戰局的看法,韓答:“我認為山東是守不了的,我們打不過日本人,唯一的辦法就是保存實力,把軍隊撤到平漢線以西,等待國際上的援助,然後再反攻,別的出路沒有。歐美是不會讓日本獨吞中國的。這些道理蔣介石肚子裏比我明白得多,還裝什麽樣子。”

淞滬在打,南京在打,山西在打,河北平原雖然打得不好,但也在打,到了山東這兒,韓復榘輕易地就跑了!而且還振振有詞。這是蔣介石和武漢的軍委會沒法容忍的。嚴重的事情還不止於此。

南京失陷後,蔣介石通過戴笠的情報部門,拿到韓復榘和劉湘往來的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