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徐州(1938年3月~1938年6月) 3萬發炮彈和4萬枚手榴彈(第2/6頁)

此時滕縣縣城裏只有3個師的師部(第122、124、127師)和一個旅的旅部(第364旅),每個師部只有一個警衛連。王銘章急報在臨城的孫震,然後扳著手指數自己管的兩個師,看看外圍的兵力有多少能調回來增強城防。數來數去,只有第727團和第731團的兩個營。

王銘章火速給第727團團長張宣武(行伍出身,河南沁陽人)打電話。

這個團在張宣武的率領下正在外圍北沙河禦敵。王銘章命令張團除兩個營不能動外,其余一個營和直屬部隊立即跑步回滕縣。

就這樣,張宣武帶著七八百人一路狂奔,兩個小時後出現在滕縣北門。很快第731團的嚴翊帶著另一個營也趕到了縣城東門。

王銘章當場任命張宣武為城防司令。

張宣武所在的團本來有輕重機槍6挺,但都留在北沙河陣地,他帶回來的這個營力量最弱,4個步兵連,既沒重機槍,也沒輕機槍,雖有個團直屬的迫擊炮連,但裝備是4門四川造老式迫擊炮。

但在這個時刻,即使是只羊,也必須爬上樹。

早在1937年年底,按軍委會的命令,全國各戰區內,無論是縣城,還是大的城市,城墻都必須拆除,原因是:“因我現在既不能借之以拒敵,轉資敵將來利用以禦我,必使我遊擊、攻取均感困難也。”雖有此令,但實際上很多縣城(至少山東一帶)的縣城仍保留了城墻,這個命令執行得並不徹底。

滕縣除了縣城城墻,東關外還有一道土圍子。日軍由東向而來,必先打東關,張宣武叫嚴翊的營在這裏布防,利用土圍子構築戰鬥工事。然後拿出一個連負責東城城垣,一個連負責北城城垣,另一個連做預備隊。這樣的話,還有兩面城墻沒有兵力。王銘章電話打到臨城,找孫震要人。當晚10點過,從臨城調來一個營(營長劉止戎),除預備隊外,其余兩個連分別守備南城和西城城垣。

就在王銘章和張宣武為彈藥著急時,孫震及時從臨城發來一火車的彈藥,其中有800箱手榴彈,每箱50顆,一共40000枚。按張宣武回憶,在環城和東關土圍子守備的士兵,差不多每人屁股下都有一箱。

張宣武把團指揮部設在城東北角的一家山貨鋪,通信排已在幾處陣地架好了電話線。

現在算下來,整個滕縣內的中國守軍共有10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連、4個特務連(師、旅部直屬)。此外,第124師有個連在當晚到縣城取彈藥,也被王銘章“扣下”守城。這樣的話,總共加起來,有2500多人。算上縣長周同指揮的警察部隊和保安團,合計在3000人左右。但用在一線戰鬥的,只有2000多人。

此時的滕縣,被大戰前的緊張氣氛所籠罩,從部隊長到士兵都屏住一口氣。

等待是令人焦躁的,戰爭中的等待則多了一份殘酷。城垣上的士兵,眼睛直直地盯著正前方。

但滕縣外一片寂靜。

日軍在哪兒?

3月16日黎明艱難地到來了。

7點50分,滕縣東關外,地面線上,看到第一面旭日軍旗,閃著16道刺眼的紅光。

全城猛地一驚。

10分鐘後,瀨谷支隊打過來的第一發炮彈落在東關,西關火車站隨即遭到密集的炮擊。與此同時,12架日軍轟炸機飛臨滕縣上空,炸彈連綿而下。

僅僅10分鐘,滕縣就成了火熱的鍋爐。

滕縣四門並未堵塞,因為王銘章還沒決定死守滕縣。此前他曾告示城中居民盡量撤退。日軍到來前,已有不少人撤走,但仍有相當的居民留滯城中。現在,日軍的炮彈和炸彈傾盆而下,剩下的居民終於看到戰爭的血光,於是蜂擁向西門湧去,不到一個小時,縣城裏就已經沒什麽居民了。

王銘章師部在西城外電燈廠,看著逃去的居民,他松了口氣,隨後來到城裏,跟張宣武以及另外三名部隊長——王志遠旅長(第364旅)、陳離師長(第127師)、稅梯青代師長(第124師)碰頭。

王銘章問張宣武:“守城有沒有把握?”

張宣武反問:“守多久?”

王銘章說:“兩三天。”

張宣武說:“城裏的兵力和城外的敵情師長都清楚,您看可以守多久?”

王銘章說:“守一天多有沒有把握?”

張宣武說:“現在城裏有10個步兵連,其中6個不是我所屬的部隊,他們的戰鬥力如何我沒法估計,不能保證守一天多。”

作為部下,張宣武一點也沒客氣,坦誠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這就對了。因為不是客氣的時候。

王銘章說:“張團長!我這樣告訴你,援兵最快也得夜裏趕來,如果我們不能守上一天多,那就不如在縣城外進行機動作戰。”

這肯定是一個最佳選擇。

隨後征求兩個師長和一個旅長的意見,他們也都贊同把隊伍拉到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