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潯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萬家嶺,血染紅(第6/9頁)

王耀武說:“軍長放心,耀武不敢說必勝,但絕不會潰敗,我已作好了成仁的準備。”

俞濟時說:“沒那麽嚴重,現在是圍攻日軍。但萬家嶺就咱一支中央軍,你代表的是委員長!一定別叫廣東部隊小看我們。”

王耀武說:“我現在代表的是軍長,軍長請放心,耀武不會給您丟臉!”

這話俞濟時太愛聽了,於是小有激動,說:“佐民,你是好樣的!以後有我俞濟時的,就有你的,什麽都一樣!你馬上帶隊伍出發,我帶著剩下的警衛營隨後也趕過去。”

王耀武敬了個禮。

王耀武點齊人馬,出德安,往萬家嶺疾馳。

王耀武的副師長李天霞此時暫調第40師任師長,正在廬山腳下與日軍激戰。王耀武手下兩個旅,第151旅旅長周志道、153旅旅長張靈甫。張靈甫是9月才提拔到這個位置上的。此前這個旅的旅長由李天霞兼著。

精明周到而又善於決斷的王耀武,雖然滑頭但也能打的李天霞,驕傲而又強悍的張靈甫,踏實並厚重的周志道,敏思且經驗豐富的邱維達。王耀武的部隊在人力結構上,猶如一個現代公司,搭配得非常完美。因為必須有一個像李天霞這樣的鬼小子,必須有張靈甫這樣的悍將,必須有周志道這樣的老實人,必須有邱維達這樣的貼心人,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針對“帶頭大哥”王耀武來說的。這是一個由山東人、江蘇人、江西人、陜西人、湖南人組成的團隊。這是一個傳奇的開始。

但傳奇開始前很難說王耀武心裏有了底。

王耀武帶部隊趕到萬家李固嶺前線後,第4軍和第66軍正在老虎尖、獅子巖、石堡山多處陣地消耗日軍,馮聖法也開始用余部逆襲,其他部隊都在助戰,包圍圈已開始縮小。

張靈甫第153旅(唐生海第305團、常孝德第306團)扼住張古山以東,馮師的大部分陣地被周志道第151旅接替,後者擔負起主攻張古山的任務。此時的松浦師團仍想在第151旅正面撕口子,但被周志道打了回去,於是改換攻擊方向,想從側面迂回,以差不多一個聯隊的兵力猛攻第153旅第306團的陣地,黃埔4期出身的猛將常孝德率第306團由拂曉打到傍晚,一天之內與日軍肉搏6次,創下南潯路作戰激烈程度的新紀錄。

第74軍屬中央軍,雖然彈藥充足,但裝備一般,第51師士兵,只有一部分人持“中正式”步槍,多數人拿的還是老式“漢陽造”。打到最後,常孝德這個團已有2個營傷亡殆盡,常本人也身受重傷,團副盧醒繼續指揮戰鬥。剩下的一個營,由於正面陣地過寬,已經有多處被日軍突破。危急之下,旅長張靈甫拎著輕機槍,把殘缺兩營裏所有能戰鬥的人員和雜役兵都集中在一起,對日軍進行逆襲。

對於張靈甫抱著機槍掃射敵人的場面,他的手下並不新鮮。對張靈甫來說,實際上是在一點點地打造自己部隊的風格和氣質,他想拉出一支動動胳膊都是鋼鐵聲的部隊。為支援張靈甫,王耀武下令把全師所有的迫擊炮集中使用(全師每團有一個迫擊炮排),這才把日軍打了回去。

此時日軍控制了張古山。張古山不高,前山平緩,後山陡峭。日軍占領張古山後,等於扼守住一個制高點,在掩護主力突圍上具有重大價值。

10月7日傍晚,在萬家嶺的一個祠堂,王耀武召集部隊長會議。

王耀武說:“怎麽拿下張古山並鞏固住對全殲敵軍至關重要,很可能創造抗戰以來的奇跡。你們有什麽計策?如果是正面強攻就不必說了。”

此時已是黃昏,贛北的初秋已帶涼意。祠堂位於萬家嶺背溪街西3公裏的村邊。山地的冷風從夾雜著樹葉的簌簌吹進來,叫人不禁裹緊了衣服。

王耀武先問周志道。

周志道一言不發,他在想,攻占張古山除了強攻還有別的辦法麽?

很多人說王耀武最器重張靈甫,這不假,但最器重的人未必是最貼心的人。在王耀武面前,桀驁不馴的張靈甫當然是很老實的,一是王對他有大恩,二是王確實有能力,張靈甫心服口服。但即使王耀武一再保護和提拔張靈甫,兩個人之間也稍微隔著那麽一層。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兩個同樣優秀且風格不同的人不可能關系近到完全的親密無間。這是人性的一些東西決定的。所以比較起來,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當成王耀武的小兄弟和純下級的邱維達就突出了。

邱維達說:“師長,拿下張古山並不是大難題,即使現在部隊已經傷亡很大。問題在於拿下後怎麽保持陣地不失。”

王耀武說:“這正是我擔心的。但失不失現在放在第二位,我們怎麽先再次拿下張古山。”

邱維達也陷入沉默。因為他知道,部隊重武器不足是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