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線有戰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田家鎮(上)

攻下廣濟縣城,田家鎮便出現在眼前了。

在中國軍事史上,這是個頻繁出現的名字。1854年,西征的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湘軍在田家鎮大戰。作為武漢最重要的門戶,地勢險要的田家鎮要塞,坐落在鄂東廣濟縣,長江在這裏陡然轉窄,似乎伸手就能摸到江南岸的半壁山。半壁山孤拔突險,有富水在此流入長江,入口處即富池口。

早在1938年3月21日,蔣介石就告訴徐永昌,一旦武漢會戰開打,馬當、湖口、九江、田家鎮防務特別重要,工事與炮位以及部隊防務,應由軍令部特別督促布置。會戰開始後,蔣又增派李延年第2軍所屬第9師,以及施中誠(行伍出身,安徽桐城人)第57師防守田家鎮,原要塞部隊也歸李統一指揮。

開戰初期,不算還沒成名的第74軍(王耀武),也不算第71軍(宋希濂)這樣的德式部隊,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在20之內的軍,最精銳的無疑是第1軍(胡宗南)、第2軍(李延年)、第4軍(歐震)、第5軍(杜聿明)、第10軍(李玉堂)、第13軍(湯恩伯)、第18軍(黃維)。

說到李延年,必定還會聯想到李玉堂、李仙洲。當然,最後聯想到的是王耀武,所謂“三李不如一王”。這四個山東人的關系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李延年跟王耀武同歲,都生在1904年,但李是黃埔1期,王是黃埔3期,其他“二李”也都是黃埔1期。在這裏,不拿“三李”和“一王”對比,而是比較一下“三李”。

“三李”中,論年紀,李仙洲最大(1894年生),李玉堂居中(1899年生),最小的雖然是李延年,但卻一直是“三李”中的領跑者。

抗戰爆發時,李延年就已經是第2軍軍長了(抗戰後半段,這個軍軍長是王淩雲,副軍長為鐘松,皆一時名將)。這一年李延年只有33歲。此時李玉堂和李仙洲還在做師長。

第2軍主力即第9師的前身是黃埔軍校教導團。該軍最初的軍長是蔣鼎文,同時也兼著第9師師長,副軍長則是陳誠。隨後,李延年接替蔣鼎文出任師長。沒多久,隸屬第1軍的李玉堂第3師(李玉堂、李仙洲曾同在第3師做旅長,李玉堂先提拔為第3師師長,而李仙洲則在其手下繼續做旅長)劃歸第2軍。這樣,李延年、李玉堂作為師長,同成為第2軍靈魂。當然,“二李”也免不了是競爭的關系。

競爭中,李延年勝出,接任第2軍軍長,李玉堂則在其手下繼續做師長。李延年提升軍長是1937年8月的事,其他“二李”提升軍長則已是1938年了(李仙洲這一年2月出任第92軍軍長,李玉堂則在8月才出任第8軍軍長)。但此時李延年又升為第11軍團長,仍繼續壓“二李”一頭。直到抗戰後期,“三李”才持平,都為集團軍總司令,但仍是李延年領跑(1942年6月出任),李仙洲居中(1943年2月出任),李玉堂殿後(1944年12月出任)。

由此看,李延年必有過人之處。

7月初,李延年率第2軍進駐田家鎮。

此時李延年已升任第11軍團長,不僅指揮第2軍,還指揮第8軍。第8軍的軍長就是剛從第3師的位子上調任的李玉堂(在九江一線)。此外還有防守富池口的霍揆彰的第54軍,這個軍的基幹是在淞滬羅店血戰的第14師(袖章上字為“還我河山”),歷任軍長霍揆彰、陳烈、黃維、張耀明、方天、闕漢騫都是一時名將,也都是陳誠“土木系”的人。

在蔣介石看來,田家鎮要是丟了,武漢必然不保。所以在李延年抵達田家鎮第二天,就一個電話打了過來。

蔣介石問李延年是黃埔幾期的。

李延年答:“黃埔1期。”

蔣介石說:“很好,我記得你,你以前在第1軍,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你都跟我去了。北伐時,你第一個攻入武漢;中原大戰時,你表現也非常出色。”

李延年這個人還是比較老實的,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前面說的都沒錯,至於在北伐時第一個攻入武漢卻不實,雖然他參加了那次戰役。當然,他知道蔣介石意在激勵他。

蔣介石說:“北伐時你在徐庭瑤的部隊做營長,我們臨淮關受阻,是你帶人最終打了下來。你是北伐的功臣。倭寇橫阻濟南時,你帶一個團與之周旋。”

李延年說:“這是軍人的職責。”

10年前北伐時,日本出兵阻攔北伐,在濟南屠戮中國軍民。蔣介石忍辱決意繞道北伐,留李延年團和另外一支部隊守城,掩護大軍轉進,因表現出色受到蔣的贊賞。

蔣介石說:“你說得對。田家鎮,鄂東門戶,江防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太平軍就在這裏跟曾國藩大戰。田家鎮在,武漢在。此番會戰,吸取上海、南京的教訓,我們在武漢外圍與敵戰鬥,一是消耗和消滅敵人,二是為政府、實業和人才西遷贏得時間。吉甫(李延年字),你肩負重任。而且,據情報得知,在江北來攻的,是去年打南京的敵寇第6師團,沾我首都軍民之血甚重,你不可掉以輕心,當給予其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