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線有戰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黃廣大道(第2/3頁)

往近了說,黃梅是湯用彤和廢名的故鄉;遠了說,是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修行之地,是六祖慧能的學禪之所。

一片神奇的土地。

但對日軍來說,它只是要踏過的萬千土地中的一片。

黃梅縣城沒放太多兵力,8月3日入夜後為日軍所占,轉而進攻在大洋廟布防的第189師。

進入1938年後,日軍在陣地進攻前,開始大量使用煙幕彈。很多中國士兵一看到煙霧出現,就開始盲目射擊。淩壓西作戰經驗豐富,命令士兵:在日軍身影從煙霧中出現前,任何人不準開槍。

但這一次,日軍跟進的不是步兵,而是騎兵。

日軍意圖明顯,想趁中國士兵在煙幕彈下慌亂之際,先在陣地沖出一個豁口。沒想到第一次上戰場的第189師士兵臨危不亂,在淩壓西指揮下,等日軍騎兵鉆出煙霧時,幾十挺輕、重機槍一起開火,日軍頓時人仰馬翻。

由於初與日軍接戰,第189師也有軍官“不適應”,比如一名黃姓團長,在日軍猛烈的火力下膽寒,率部擅離陣地,跑到後面山溝裏藏起來了。淩壓西派人把黃捉到師部訊問,黃的說辭令人詫異,說寧可在這裏被關押,也不想去一線,說自己打不了仗,想回廣西老家去,隨即哇哇大哭。

淩壓西暴跳如雷。

遠遠看上去,老淩像個日本軍官。因為他留著圓圓的衛生胡。這也不奇怪,在那個年代,很多中國高級將領都留這種胡子,跟日本人沒什麽區別。只是中日開戰後,這種胡子就很少看到了,但淩壓西還照樣留著,他的道理很簡單:這種胡型又不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人不也是學歐洲人嗎,日本軍官可以留,中國軍官為什麽不可以?

入夜後,日軍強襲第189師左翼陣地前的高地。夜襲對日軍來說比較少見,看來他們覺得自己遇到麻煩了。

這個高地對淩壓西來說十分重要,一旦被占領,日軍可沿山脊直插守軍後防線,向右可以俯射大洋廟山口的戰壕。日軍來襲,淩壓西身先士卒,帶部隊進行反擊,短兵相接。由於天黑,敵我難以辨認,所以淩壓西的士兵在搏擊中不時地喊“殺”,使戰友辨清哪個是中國兵,哪個是日本兵。

鬼子采取了同樣的方式。當時日軍士兵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五,但通常有蠻力。桂軍身材也不高,同樣有蠻力。所以肉搏時中日士兵互相都占不到對方的便宜,殘酷性可想而知。一夜之間,第189師守衛的高地兩失兩得。天亮前,日軍終於退了。太陽升起,桂軍士兵看著漫山屍體,第一次如此之近地看到日本人的模樣,一個個都很敦實,皮膚黑紅,像山裏的農民,並無出奇之處。

雖然早早拿下黃梅縣城,但六天六夜過去了,日軍仍無法突破第189師陣地。還是那句話,柿子揀著軟的捏,於是日軍引軍往右,去攻第188師在大河鋪的陣地。

還沒等日軍進攻,第188師先來了。出乎日本人意料。

主動出擊很好,在精神上自然可嘉,但第188師的出擊問題比較多。最後的事實也證明,第188師遠沒有第189師能打。其實兵員都一樣,區別只在於指揮官。所以那句老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是有道理的。

第188師怎麽個不能打?

只說師長劉任。開戰後,他怯於到前線,而把指揮重任交給副師長劉建常。後者雖有勇氣,但也沒作戰經驗,以前在軍校做戰術教官,到前線後在敵情不明、諜報人員未歸且沒跟友軍淩壓西取得聯系的情況下,貿然下令進攻。

這個師有個炮兵團,但進攻時,卻沒給這個團下達任何作戰任務。

進攻日軍的兩個團,在沒打下陣地的情況下,被側翼日軍炮火攔截,前進不行,後退不得,最終幾乎全部陣亡。再戰時,劉建常帶部隊占領連綿的四座石山,但卻把指揮所置於一座石山的山腳下,既不能展望敵情,又不能窺視前線。布置兵力時,派重兵在山巔,而兩山相連的“馬鞍部”沒怎麽放人。

這一問題被一名團長發現,認為山上都是亂石,不能構築戰壕,士兵擁擠其上,容易成為日機的目標。但團長的建議沒引起劉副師長的一點重視。

在這種情勢下,兩天後,第188師防線被日軍中路突破。

此時第189師再扼守大洋廟意義不大,淩壓西奉命後退至浠水,走前將擅自潰逃的黃姓團長就地槍決。他終於可以不再面對日本人了。

看完戰鬥詳報後,白崇禧愣了一會兒,隨即下令把第188師的士兵補充到第189師,淩壓西受到贊賞和嘉獎。

黃梅陷落是在8月3日夜,到9月6日廣濟縣政府所在地梅川鎮被日軍占領,其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兩地之間其實只有30公裏。第6師團之所以在攻下黃梅後停滯了一個多月,除了中國軍隊阻擊頑強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稻葉四郎采取了“尺蠖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