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侖關(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圍點打援(第3/7頁)

爭奪中,田村中隊最終得手,重新占領這個高地。

在另一個方向,高地爭奪戰更趨激烈。公路上開來二十多輛中國戰車,猛擊600、653兩高地(分別在昆侖關東南和東北)。

高地上的日軍想打戰車,但發現居高臨下打裝甲戰車這件事很成問題。由於角度,輕重機槍子彈打到裝甲上容易發生彈跳,不能很好地給與其創傷,跟平射效果有巨大差異。就在鬼子百爪撓心時,中國戰車部隊的後面,第200師第598團士兵在團長高吉人(黃埔軍校4期,陜西靖邊人)的率領下,已經發起了沖鋒。

此時,榮譽第1師第1團攻占的441高地(昆侖關西南)亦被日軍逆襲奪回。

12月19日黎明,600高地被中國軍隊拿下。

高吉人團繼續猛攻653高地。這個高地,日軍堡壘極其堅固,機槍射界廣闊,又組成交叉火力,高團舉步維艱,倒下一百多人後,才將之占領。

就在這時候,600高地又被日軍逆襲奪回。

一時間,中日兩軍陷入激烈的拉鋸戰,由於是正面攻堅,殘酷性一下子就超過了第一次長沙會戰。

就在這時候,第200師第599團的戰士,由團長柳樹人(黃埔軍校5期,貴州安順人)率領,在戰車掩護下,沿公路直插昆侖關!按杜聿明的想法,在昆侖關周邊的高地爭奪戰陷入膠著的情況下,不妨黑虎掏心般直打昆侖關(後來證明這是個錯誤)。

第5軍的戰車沖到昆侖關下。

很多人說,此戰中,昆侖關曾先後三次被中國軍隊奪取。其實,前兩次所謂奪取,只不過是戰車一度沖到關下,大量步兵並沒有跟進控制關口。如果將之稱為克復關口,就有點問題了。

接下來的事實是:由於步兵沒能及時跟進,昆侖關下的戰車很快被日軍打了回來。

昆侖關一戰,作為機械部隊的第5軍自然會動用看家的戰車,但桂南的山地條件並不適合戰車作戰。在戰前,杜聿明跟戰車團團長胡獻群(黃埔軍校6期,江西南昌人)通話,特別提醒胡在選擇攻擊位置時,一定注意標出跟步兵協同作戰的記號。淞滬會戰戰車團的失敗給他的教訓太深了。

可在協同作戰時還是出了問題。

比如說,在胡團長指揮下,戰車已開到昆侖關下,步兵卻沒跟上來,於是戰車在日軍炮口下等著步兵,最長等了三個多小時,不見步兵的身影,叫胡獻群直罵娘。由此看,單就戰車戰術來說,第5軍的訓練很難說已達精到之境。

縱觀八年抗戰,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在使用戰車時,成功範例少之又少,基本上都很糟糕,不能發揮其應有威力。

昆侖關正面攻堅並不理想,或者說是出乎杜聿明的意料。無論杜聿明還是鄭洞國、戴安瀾,都認為很快就會拔掉昆侖關這個釘子,進而圍攻南寧,但打起來後發現:不是那麽回事兒。別說昆侖關,只說關口四周的高地據點,攻克起來就難之又難,士兵遭受了重大傷亡。

相比之下,邱清泉那邊捷報頻傳。

12月19日的晚些時候,他的部隊切斷從南寧到昆侖關的補給線。

為孤立昆侖關的敵人,邱清泉率新編第22師西行繞過關口,一舉插入五塘,隨後分兵擊六塘。邱清泉派部隊炸毀了五塘通往後方的大橋,又臨河阻擊日軍,使鬼子的彈藥糧秣遲遲不能運往昆侖關。

後日軍反撲,重占五塘。

邱部劉建章(黃埔軍校6期,湖南邵陽人)團死扼六塘,日軍不能下。邱清泉掉過頭來,分兵再打五塘,控制了五塘至六塘間的兩側高地,隨時側擊馳援日軍。第200師副師長彭璧生,則率一部攻擊七塘和八塘,控制了八塘南高地。六塘和八塘間的七塘貌似是清平地帶,但由於兩邊的中國軍隊都對其保持著警戒,所以七塘實際上處於邱清泉和彭璧生的夾擊中。後來,馳援的中村正雄在這裏吃盡苦頭。

至此,從昆侖關到九塘,從九塘到八塘,從八塘到七塘,從七塘到六塘,從六塘到五塘,已處處接火。

幾天前,三木聯隊增援昆侖關時,由於車輛不足,炮兵彈藥沒能跟進,當19日運送炮彈的輜重隊趕過來時,已經通不過六塘了。

扼守六塘正面的還是劉建章那個團。

邱清泉把鄧軍林(行伍出身,湖南永興人)和熊笑三(黃埔軍校6期,湖南長沙人)兩個團分別放在五塘和六塘間道路兩側的高地,正面的前進陣地只放少數部隊吸引日軍。

作為師的正副首腦,邱清泉外向桀驁,廖耀湘內斂沉靜,但都屬於目中沒什麽人的主。此外,兩人經歷也相似:都是黃埔生,都被送到歐洲學軍事,一個德國,一個法國,後來都參加了南京戰,都在城陷後滯留,又同時脫險。

邱清泉和廖耀湘的戰術收獲極大,多波次的日本援軍在六塘被阻擊,傷亡慘重還是其次,沖不過去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