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飛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走前打一下(第4/6頁)

第58師副師長張靈甫指揮戰鬥,手下是參謀長唐肇謨(黃埔軍校6期,湖南邵陽人)、第172團團長王伯雄、第173團團長蔡仁傑、第174團團長鄧竹修(黃埔軍校5期,湖南常寧人)、野戰補充團團長何瀾(中央陸軍軍官學校7期,湖南道縣人)。

張靈甫派鄧竹修第174團攻占一側的猴子嶺,該團第2營營長,同時也是張靈甫的愛將明燦(中央軍校高教班,湖北浠水人)隨之捕捉到日軍側背而進行猛擊,給第34師團第一個下馬威。

第34師團被明燦打得愣住時,北路第33師團出事了。

按計劃,第33師團的任務是突破李覺第70軍主力防線,將該軍向南壓制,即把他們趕往上高一帶,合擊而殲滅。第70軍撤下來時,雖有些倉促,但最後仍按計劃向西北做離心轉向。櫻井省三帶著人馬在後面追,最後進入苦竹坳。

這是一片極為復雜的險惡山地。

在苦竹坳,日軍一下子陷入中國軍隊包圍。

除李覺第70軍主力和前面說的派過來的第58師蔡仁傑那個團外,王陵基集團軍發過來的援軍之一韓全樸(四川陸軍軍官速成學堂,四川南充人)第72軍也趕到。但接下來的一幕令中國軍隊難以置信:櫻井省三見到情況不妙,馬上令部隊掉頭回轉,不是小小的退卻,而是一路返回了駐地安義,也就是說提前退出了戰場。

這種日軍戰史裏很難遇到的事在上高會戰中出現了。

沒人知道櫻井做出這個決策時在想什麽。事情就是這樣的:會戰剛打了不到一半,兩軍激戰正酣時,他告訴部下:“我帶你們回去吧,咱們不打了,從哪來的回哪去。”

這確實是一個有個性的師團長。

當然,櫻井還是給武漢的第11軍司令部發了封電報,解釋了一下:前路地形復雜,重慶軍多部插入我後方,有攻打安義之勢,我帶人先撤了。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櫻井認為自己配合第34師團進行作戰的任務已完成。但仍令人費解,因為此時中路第34師團和南路獨立第20混成旅團還在激戰中,戰況絲毫不見眉目。作為一翼的第33師團,在這種背景下先溜了,無論如何解釋不通。

對櫻井的舉動,大賀茂沒任何辦法,因為對方不歸自己指揮。

從第33師團提前脫離戰場這件事可以看出,會戰中,沒設立戰鬥司令所的日軍,很快就因犯了兵家大忌而陷入各自為戰的窘境。有人說了,前三次長沙會戰,幾支日軍不也是並頭南下嘛,沒見到第11軍司令官跟著他們統一指揮啊。其實非也。事實是:從第一次長沙會戰,時任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湖北鹹寧設立戰鬥司令所;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司令官阿南惟幾在他們的湘北老巢嶽陽設立戰鬥司令所。

當得知對面的日軍撤了,而且是按原路返回駐紮的縣城後,苦竹坳的中國軍隊始終沒有想通。

當時蔡仁傑給張靈甫打了個電話,後者問:“你確信鬼子不是迂回?”

蔡仁傑說:“偵察人員已確定,他們確實滾回去了。”

在就櫻井師團開溜不久,3月19日,大賀茂帶著第34師團進入羅卓英畫好的決戰區域:棠浦、官橋、泗溪一線。得知櫻井師團跑了後,大賀同樣半天沒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說好的一起前進呢?最後,他還是帶著部隊繼續朝預定目標上高而去了。

這時候,第3飛行團團長遠藤三郎給大賀茂空投了一封信:

日夜戰鬥,想極辛勞,氣象台雖稍報天氣惡化,但仍繼續晴天,可謂天佑。上高占領,就在目前,請繼續戰鬥,以收赫赫之戰功,不勝期盼。池田支隊,已取得聯絡,彈藥已投下,狀況較為緩和,請安心。本飛行團雖力量微薄,但當死力協助貴師團對上高之占領。倘因時間遷延,則敵將整頓勢態,後方擾亂亦將活潑,希望迅速占領後,即行撤退。請示明總攻擊時刻,本團當以全力協助之。請迅速決定時刻,一舉突入如何?

大賀必取上高,跟遠藤這封信關系不大,而跟參謀長有直接關系。

參謀長也姓櫻井,名德太郎。

對,正是“七七事變”時宋哲元冀察委員會的那位日籍軍事顧問,曾一度被宛平縣長王冷齋問得啞口無言。事變後,櫻井先在第1軍做參謀,後來回國到陸軍大學教書,1941年年初重新被派往中國,擔任第34師團參謀長。

這是他第一次來江西。

像很多日本人一樣,櫻井是好禪的。

在日本,影響最大的兩派是臨濟宗和曹洞宗,而這兩宗的祖庭都在江西。

所以,到了南昌,櫻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覓當年禪宗大師馬祖道一傳法時的駐地開元寺遺跡,甚至計劃以私人身份遊歷周邊禪宗聖地。他跟大賀茂介紹,晚唐時,日本僧侶瓦室能光渡海來到江西,求法於良價禪師,並在洞山住了整整三十年。大賀“哦”了一聲,他對此了無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