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海運奏對(下)

因為缺銀子,所以要把倭寇幹掉……

秦堪的這番話可謂神邏輯,朱厚照聽得滿頭霧水,看著秦堪的目光莫名的敬畏,雖然不明白這番話裏的邏輯是怎樣跳脫的,但可以肯定,一個嘴裏不說人話的人一定有他厲害的地方,話裏的意思先別想,趕緊先崇拜一下總是沒錯的。

“你等等,先別說話,讓朕好好理一理……”朱厚照揮了揮手,打斷了秦堪接下來正準備開口的長篇大論,並且露出一個比較歉意的笑容:“朕最近在酒肆裏消磨過多,有點跟不上你了,你慢點說。”

秦堪表示理解,畢竟長時間做著點頭哈腰擦桌子動作,再聰明的雙核也會變成單核的。

朱厚照理了理思路,道:“你剛才的第一句,朕缺銀子這是事實,要賺銀子也是當務之急,前些年先皇往大明各地派太監為礦監,於是後來內庫每年有了礦稅銀子,朕登基之後手頭確實寬松了些,可用錢的地方也多了,每年多出來的那一兩百萬兩稀裏糊塗便花掉了,再說你剛才的第二句,幹掉倭寇朕也很明白,這幫家夥窮兇極惡,荼毒禍害我大明沿海子民,朕欲除之久矣,現在朕只想問問你,賺銀子和除掉倭寇,這兩句話有因果關系嗎?”

“有,誅除倭寇一則為了根除百年之患,為這百年來慘遭倭寇屠戮的沿海子民報仇,二則為了通海路。靖內海……”

“為何要通海路?”朱厚照終於問到點子上了。

秦堪遲疑了一下,終於一咬牙道:“通海路是為開海禁!”

朱厚照猛然扭頭,緊緊盯著秦堪。

秦堪嘆了口氣,道:“陛下,祖宗成法因時因勢而制,所謂‘時勢’,只是百余年前的時勢,如今百年過去,滄海桑田,時勢已變。祖宗成法也該變一變了。記得陛下剛登基不久。臣便為陛下含蓄提過開海禁一事,如今天津城漸漸繁榮,天津東港夜以繼日打造海船,而日本國君弱臣強。戰亂不休。此時我大明開海禁。東風備矣。”

秦堪說完小心地看著朱厚照的臉色,心中不由有些忐忑緊張。

平日君臣二人商議國事都是嘻嘻哈哈裏將事情定下,秦堪的觀點朱厚照鮮少反對。這裏面除了二人的思維高度一致外,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間的默契和信任,都知道對方不會欺騙自己,說什麽都坦然。

但今日此刻不同,百余年前太祖皇帝下旨禁海之後,仿佛連天下人的嘴都禁住了,“海禁”二字根本提都提不得,堪堪與大逆不道相提並論了,這樣的情勢下,秦堪突然提出開海禁,饒是與朱厚照交情深厚,秦堪也不得不為自己捏了把汗……

話已出口,朱厚照竟然沒發脾氣,反而沉默下來,過了許久,他擡起頭,緩緩道:“開海禁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下面大臣們的意思?”

秦堪嘆道:“目前只是臣個人的意思。”

朱厚照搖頭道:“朕當年還是東宮太子時,楊廷和先生有一次在春坊跟朕聊過開海禁的事,楊先生說過,其實禁海對大明來說,是弊大於利的,我大明身為周邊藩國宗主,閉關鎖國本是下下之策,更何況一鎖便是百多年,朝廷國庫缺銀子,內庫缺銀子,地方官府挖條溝渠,修個河堤,辦個官學,他們也處處缺銀子,大家都知道銀子是個好東西,更知道若開了海禁,銀子將會大大充盈我國庫,可為何一百多年過去,偏偏朝堂上沒一個人敢提開海禁一事呢?”

秦堪聽懂了朱厚照話裏的意思,神情愈發苦澀:“究其原因,終是內憂外患。”

朱厚照嘆道:“不錯,內憂外患,大明之外,倭寇海賊橫行大海,見船便搶,見人便殺,日本處於內亂,自顧尚且不暇,根本毫無辦法解決,而我大明軍衛孱弱,不堪一戰,當初你親自參與過崇明抗倭一戰,我大明軍衛弱到什麽程度你比朕清楚。大明之內,朝中並不乏目光長遠之輩,其實人人都知道開了海禁有好處,這些大臣們目光雖長遠,但心思卻長歪了,一見有好處,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強國,而是怎樣肥己,於是口中叫囂著祖制不可違,私下裏卻勾結商人揚帆出海賺銀子,名聲也撈了,銀子也撈了,所以國庫越來越窮,而官員越來越富。”

朱厚照神情難得的正經,停頓片刻後,接著道:“楊先生還跟朕說過一樁往事,弘治九年時,有一個名叫顧承的七品禦史,此人進士二甲及第,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翰林院熬了兩三年後被任為監察禦史,上朝頭一天便上了一道奏疏請開海禁,當時父皇頗為驚訝,懷著試探的心思,於是提出讓內閣和六部議一議,結果話剛說完,滿朝沸騰,大臣們不敢罵父皇,卻指桑罵槐將顧承罵得體無完膚,近百人一擁而上,當殿參劾顧承禍國誤君,違敗祖制,請求父皇嚴懲,群情憤然之下,父皇不得不將顧承罷官免職,逐出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