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節 合力(第3/6頁)

這些年來黃石已經發展了好幾萬的忠君愛國天主教教徒。耶穌會對黃石幫助天堂收集了這麽多的靈魂非常感謝,他們考慮到黃石的將軍身份後,就贈送給他這把燧發槍。這種武器目前在歐洲還很昂貴,主要是高級軍官和貴族的玩物。

耶穌會以為他們不過是送給了黃石一個高級玩具,但黃石卻立刻意識到了這件東西的威力,在未來的幾十年裏,燧發槍最終會徹底淘汰火繩槍,成為陸戰地決定性兵器。火繩槍因為使用明火,所以裝填前要讓火繩遠離火門。裝填火藥時也需要非常小心,這些相關動作大大減慢了火銃的射擊速度。

雖然長生島目前使用地火繩槍也有扳機。但火繩槍要注意的問題還是一樣也不能少,就黃石自己的實驗來說,這把燧發火銃的裝填速度遠超過火繩火銃,所用時間是裝填火繩火銃的一半左右。除了射擊速度以外,燧發槍因為采用非明火擊發,所以也可以采用更小的火門和更大地藥池。威力自然也比火繩槍有顯著的提高。

“這把火銃裏面的東西,不過是燧石和鋼鐵罷了,這兩樣東西我們都有。”黃石讓眾人把這把槍拿回去好好研究,每一個零件都要仔細仿造並揣摩其所起的作用:“既然泰西人能制造出來,自然我們也能。我希望數年之內,可以讓全軍換成這種燧發火銃。”

在黃石的印象裏,燧發槍的原理似乎根打火機上地打火石差不多。但如果讓黃石自己去造,那就真叫強人所難了。實際上即使有這個現成的樣品擺在黃石眼前,他還是看不太懂燧發槍的原理。不過……幸好這不是黃大帥需要考慮的問題,長生島養了這麽多鐵匠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黃石豪邁地大聲問道:“你們有信心麽?”

長生島軍工司的人們信心十足地答道:“大人放心,我們有信心。”

黃石笑道:“好,我對你們也很有信心。”

在能夠批量生產以前,燧發槍的成本肯定會高一些。但是假如一個人能從二十一世紀穿越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話,那無論當時的網絡類股票有多貴他都會大買而特買的,因為這就叫遠見。黃石的優勢就在於具有遠見,長生島掙到的錢幾乎都被他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而黃石的部下對此也習以為常了。

……

同一天,京師。

魏忠賢高居在桌旁的太師椅上,手裏拿著一張禮單,他下手的廳中站著一個幕士裝束的中年人。魏忠賢只是掃了一眼禮單就把它輕輕地放在桌面上,仿佛一點兒也沒有把上面的一萬兩白銀放在心上。

見魏忠賢的目光轉了回來,那個中年人立刻再次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說道:“袁大人恭祝九千歲金安。”

“罷了,起來吧。”

魏忠賢的語氣仍然是平平淡淡的,完全聽不出來他在想什麽。在奴酋弘歷燒了抄家記錄說袁崇煥家無余財之前,袁崇煥在明末頗有多金的名聲。一般的官員儀金都是幾兩到幾十兩銀子,但袁崇煥無論是對熊廷弼還是對孫承宗,一出手就是幾千兩銀子的儀金,以至於孫承宗他們都不敢接受。至於袁崇煥手下的謝尚政、余大成、程直本等人,也都收了袁崇煥的重金,平日就公開以袁崇煥的死士自居。

魏忠賢的記性也很不錯,他記得前年的招募兵丁事件:袁崇煥拿了二十萬兩的內幣去招募新兵,跟著就是一通翻江倒海地折騰。從廣東拉了水師、從湖廣拉了衛所兵,最後只從廣西募了數量不詳的新兵,一番折騰下來誰也說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錢。

最後袁崇煥自己的奏章裏只報了六萬兩銀子的帳:他招募了三千個廣西士兵,每個士兵付給了二十兩銀子的安家費(正常的安家費是每人五兩,崇禎年提高到了十兩,袁崇煥報賬地數字是正常的二倍到四倍),剩下的十四萬兩都語焉不詳。袁崇煥設法推掉對這批開銷地核查。還婉拒了朝廷派來的統軍將領,而把所有的兵馬都交給他的“死士”謝尚政去帶領,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錢、招了多少兵,都只能聽袁崇煥說了算。

這次寧遠一戰,袁崇煥就報稱他招募的士兵在堅守寧遠堡時死了一千多,這就又是兩萬兩白銀從人間消失了。根據魏忠賢的經驗,這一套手法就叫“混水摸魚”,如果不算相關人等的封口費的話,魏忠賢估計袁崇煥僅僅靠這番折騰就掙了十幾萬兩銀子。

“你不用多說了,遼東巡撫的心思我都明白。”魏忠賢已經看過了袁崇煥的奏章。裏面對黃石的遼陽之行也是大為稱贊,並深為黃石不能帶回努爾哈赤的首級而感到遺憾。此外還極力宣揚後金盡皆膽寒股栗,接受招降已是後金上下的主流看法。

魏忠賢心裏很清楚,現在袁崇煥是絕對不會去進行招降的。首先黃石已經把大明的鬥志鼓舞起來了,朝野一片主戰地聲音;其次,如果現在後金真的投降的話,那全部的功勞也都會落到黃石一個人頭上去,不會有什麽人稱贊前去說服後金的大臣的,因為大家都認為黃石的威名足以服遠;最後,只有黃石這個光輝榜樣一天還在遼東,那其他的人就再也不可能靠軍功贏得巨大的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