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節 合力(第4/6頁)

現在作為一個文臣,唯一可能在遼東發跡的機會似乎就是搭黃石的順風車了。但一天不給毛文龍增餉,毛文龍一天就不會讓山東布政司和遼東都司府的文官染指東江鎮的軍功。所以大家就是想借黃石的順風車,也根本借不到。

下面的人又是重重地叩首道:“九千歲明見萬裏。”

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抑或是山東布政司和遼東都司府,他們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考慮,但有一條卻是全體文官的共識:那就是黃石必須離開遼東,而且越快越好。

這些天來,高踞在寶座上的天啟總是很開心,他看到的是一片光明的大好形勢,看到的是黃石很給他掙面子,讓一向對他有些微詞的文臣集團都不得不贊嘆自己的高瞻遠矚。但魏忠賢卻感到了湧動在這風光之下的暗流,這股力量是如此的充沛強大,就是他魏忠賢也感到難以匹敵應對。

“替咱家帶個話回去給遼東巡撫。”

“遵命,小人一定牢記在心。”

魏忠賢微笑了一下,指甲在禮單上輕輕劃過:“告訴遼東巡撫,他這次在寧遠和覺華都做得很不錯,咱家很是欣賞,所以這份儀金咱家就笑納了。”

“九千歲賞臉,遼東巡撫深感榮光。”

魏忠賢微微點了點頭,把臉上的那一點笑容收斂了起來,語氣一下子也變得嚴肅:“只是請立生祠一事,咱家暫時還不能答應。你回去跟遼東巡撫說,就說是咱家說得:好好幹,把遼事辦成了,辦好了,別說是一個生祠了,遼東巡撫就是想立兩個、三個,咱家也不會不準的。”

“謝九千歲……”那個來人說著就要山呼拜謝。

“且慢。”魏忠賢冷冷地打斷了他的大禮,口氣進一步從嚴肅轉為嚴厲:“這次咱家會讓遼東巡撫遂心,把他升官發財的絆腳石搬開。可這不是因為他對咱家恭敬,而是因為咱家信得過遼東巡撫的韜略。但如果遼東巡撫讓咱家失望了,辜負了咱家的信任,那他這輩子就連一個縣丞也不要想了!”

魏忠賢緊跟著又是一聲厲喝:“你聽明白了麽?”

“是,九千歲,小人聽明白了。”

……

第二天,魏忠賢很快就忙完了政務,早早地就把它們拿去向天啟匯報,然後就勤勤懇懇地幫著皇帝幹起了木匠活兒的下手。魏忠賢把其他的小太監轟到了一邊,挽起袖子親自上陣,鞍前馬後地跑著幫天啟遞個榔頭,或是搬塊木板什麽的。

有了魏忠賢這個貼心人幫忙,天啟做起木匠活兒來更是事半功倍。很快就把今天他要打造的那件噴泉頭造好了。魏忠賢連忙又挽起褲腿,和幾個太監一起把噴泉頭安到了假山上。等他跳下假山跑回來的時候,天啟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皇帝滿頭的大汗,連外衣都被浸透了。

這些天來皇帝心裏本來就高興,他懶懶地指了個板凳:“廠臣忙了一天,也累了吧,坐!”

“謝萬歲爺。”別看已經是九月初了,這一番折騰下來,魏忠賢的額頭上也是大汗淋漓。他重重坐到了那個板凳上,發出了沉重的呼吸聲。

“給廠臣一杯茶,溫的。”

“謝萬歲爺。”在天啟面前,魏忠賢也不太過客氣,他接過茶杯就仰天大口大口地喝起來。

這個率直地動作看得天啟哈哈大笑,在一邊叫道:“魏卿家慢點喝,免得嗆著。”

“萬歲爺,”魏忠賢把茶碗沉重地放到了茶幾上。同時將嘴上的水珠一抹:“這次黃帥沒能帶回奴酋的首級,結果內閣就說什麽也不同意為黃帥議功,臣深為黃帥不平。”

天啟聞言一愣,只見那魏忠賢慷慨激昂地說道:“萬歲爺,上次覺華之戰,微臣和閣臣們袖手京中,俱有封賞,而黃帥議功不過一級。這次黃帥深入虎穴,建立奇功而歸,卻根本沒有封賞。微臣恐怕會寒了邊軍將士地心啊。”

皇帝低頭看著自己手裏的茶碗。把它在茶幾面上轉了轉,也跟著長長地嘆了口氣:“唉。你說得何嘗不是呢,不過這確實是祖制,再說內閣說得也很有道理啊。”

“微臣今日又為黃帥據理力爭,內閣仍然拿這祖制說事,微臣說不過他們就回來了,剛才細細一思量,竟發現黃帥無論如何都已經不能封侯了。”

“咦?”天啟聞言擡起頭,詫異地看著魏忠賢:“此話怎講?”

魏忠賢於是講起了黃石和毛文龍的問題,平遼雖然是大功,但封一個侯也差不多就到頭了。黃石既然在毛文龍之下,那毛文龍肯定是封侯,而黃石估計也就是一個伯罷了:“黃帥忠肝義膽,情願居於毛帥之下,雖然令人欽佩不已,就是可惜了這封賞。到時候萬歲爺如果硬要封賞毛文龍為公爵,微臣估計內閣又要拿祖制出來說話,拒不奉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