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下大不過一封表奏(第2/5頁)

所謂正義

但是,何太後是注定見不到何進了。

事後想起來,在何進的赴死之旅中,充滿了太多的詭異和決絕。何進事實上是在決絕赴死,但他自己卻不以為然,以為步步是生機。

有三個人在何進的赴死之旅中曾經試圖阻擋。

陳琳。袁紹。曹操。

此三人給出的見解驚人地相似,認為這是十常侍之謀,切不可去,去必有禍。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但是何進卻一以貫之地以其特有的豪邁鄙視了此三人的見解,義無反顧地朝宮中進發。

其實即便到此時,命運的無形刀也沒有完全精準地對準何進。因為袁紹、曹操倆人見何進一意孤行,只得隨其左右,佩劍護送。另外袁紹的弟弟袁術領五百精兵集結青瑣門外,隨時準備和十常侍的人馬對仗。應該說,準備是充分的,措施是得力的,何進的性命是有保障的。

變故卻在長樂宮門口發生。

當何、袁、曹三人成“品”字形走到此處時,一個小小的黃門將他們做了一個切割:何進一人進去,袁紹、曹操留在外面。給出的理由是太後有旨,只見何進一人。

這真是世界上最牛逼哄哄的懿旨了。在場三人不敢懷疑其中有詐。

其實,即便這懿旨有詐,何、袁、曹三人也承受不了抗旨的代價。張讓等人的伏兵正要為殺人找借口,毫無疑問,“抗旨闖宮”應是絕佳借口。

便眼睜睜地看何進進去,看他的背影消失在長樂宮門內。不知道為什麽,曹操在此時突然聽到了一聲天籟之音。他分不清是自己耳鳴還是確有其聲。曹操扭頭看袁紹,袁紹一臉的茫然,像極了這個時代的表情。

幾分鐘後,何進走到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地點——嘉德殿門。

此地離何太後寓所只有一步之遙,但何進注定是走不到那裏去了。

因為張讓、段珪站在了他面前,蓄謀已久地站在了他面前。

他們笑了,笑得竟一臉正直;他們說了,說得竟一腔正氣。張讓、段珪說,他們一直以來,致力於國家的公平正義,社稷的連綿永祚。作為正義的化身,他們其實活得很累、很委屈,但是——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現在要殺的這個人是竊國大盜。該竊國大盜手握重兵,害死董後,意欲謀國,是可死孰不可死?!

何進懵了。有那麽一瞬間,他真以為此二人是正義的化身,來審判他了,但更多的時候,他卻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此時在遭受小人的暗算。他正義?我正義?我正義?他正義?想到後來,何進頭都大了。

不過到最後,何進終於想明白了。所謂的正義,往往捏在能決定他人生死者手裏,說者浩浩,聽者藐藐,當不了真的。只可惜,自己以前太當它是回事,以為自己真是正義的化身,臨了才明白,都他奶奶的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誰煞有其事誰傻逼。

張讓、段珪宣判完畢後轉身離去。伏兵們沖出來對何進執行死刑。何進在進行了一番無謂的抵抗後最終以一種很難看的方式死去。

他的人頭落地。

在某種意義上說,何進的人頭是重量級的。因為它的落地引爆了一場宮內宮外的大混戰。

忠於何進的力量與宦官集團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戰鬥。這場戰鬥波及的著名人士有:

何太後,何太後先是怒氣沖沖地在宮中等著何進進來給她一個說法。但她沒想到,進來的是張讓等人。他們語氣含糊地告訴她何進的手下造反了,趕快跑,不跑就沒命了。在經過一番拉拉扯扯後,何太後被迫跟著張讓等人跑路。不過沒跑多遠就被曹操攔下了。曹操懇請何太後收拾亂局,權攝大事,何太後這才重做威嚴狀,表示一定要以國家為念,重整河山。

少帝與陳留王,此二人在混戰中隨張讓等人出走,很是吃了些苦頭,後被尋回。值得一提的是在落難途中少帝與陳留王與董卓有過一面之緣。陳留王不知道,正是這一面之緣讓他當上了傀儡皇帝,成為一個王朝數百年才出一個的末世皇帝——漢獻帝。

張讓等人,張讓等宦官首領在混戰和流亡途中全都死翹翹。

這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人頭落地引發的朝廷變局,但事情走到這一步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因為董卓來了,反客為主地來了,唯我獨尊地來了。他的到來將傳達一個信號——好戲即將開場!

誰是這個國家一言九鼎的力量

董卓到來時,洛陽城發生了一件大漢開國數百年來從未發生過的事。

傳國玉璽不見了。

雖然這寶貝在多年後被證明不是董卓偷的,但它在此時詭異地消失,毫無疑問是個不好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