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埋伏也要講實力(第3/4頁)

必須盡快掃平江南,讓劉備、孫權都死翹翹,特別是那個諸葛亮也要死翹翹!一個報復性的決定很快就在曹操腦海中現成了。他決定出兵五十萬,一統江南。時間就選定在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曹操計劃在這一日出兵。

太中大夫孔融計劃不讓曹操出兵。他給出的理由是劉備,劉表都是漢室宗親,不可輕伐;而孫權虎踞六郡,又有大江之險,也不易取,總之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勞而無功啦。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裏,問題的關鍵是丞相的聲望會大受打擊。丞相如今興無義之師,會失天下之望……

曹操聽了,覺得孔融這個人的人生很失敗——曹操以為,一個人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有時看他說話就知道了。孔融的話說得很觸黴頭,曹操覺得不祥。他痛斥孔融說:“劉備、劉表、孫權皆逆命之臣,豈容不討!”

當然還有一層話曹操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要不要討伐某人,標準不在於此人是不是逆命之臣上——天子他都可以玩弄於股掌之間,忠臣逆臣於他而言就更無所謂了。忠臣逆臣者,拿來說事的由頭也,最重要的標準是——曹某人看你順不順眼,不順眼就給我死翹翹去。

孔融長嘆而出。這個讀書讀多了的人喜歡事事從書本出發,從禮儀道德出發。在他看來,曹操的暴力哲學是要遭報應的,所以孔融長嘆而出的時候還附帶說了這麽一句話:“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敗乎!”

這是一句致命的話,致孔融的命。因為這句話被禦史大夫郗慮聽到了,從而構成了對孔融生命的絕殺。

郗慮是這樣一個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對象。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郗慮經常遭到一個人的侮辱。孔融。

孔融實際上並沒有暴力傾向,他之所以侮辱此人完全是因為郗慮的人格比較卑微,喜歡拍馬屁,喜歡打小報告。孔融以為,做男人不可以無恥到這個地步,做男人遇見壞人壞事要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所以對郗慮,他經常展開疾風暴雨式的批評教育,以完善其人格,促進其健康成長。

但是孔融不知道,世界上最難改造的就是人的價值觀。他很快就深受其害——郗慮向曹操打小報告了,說他受的委屈大了去了,孔融經常像他爹一樣惡狠狠地教育他,最重要的是孔融竟然侮辱丞相,又與禰衡臭味相投,倆人湊在一起經常互拍馬屁,禰衡誇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誇禰衡是顏回復生。丞相啊,你知道以前禰衡為什麽會羞辱丞相您嗎?全是孔融指使的。最嚴重的是昨天,孔融在大庭廣眾之下罵丞相您“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敗乎!”至不仁是什麽意思?不就是粗暴嗎?而他說劉備是至仁……丞相,這,這,這個……

曹操吐血了。真的吐血了。先前他還以為孔融是個書生,現在才知道,敢情還是個陰謀家!披著書生外衣的陰謀家!

曹操決定,讓這個人去死。立刻。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孔融的死已經沒有懸念了。有懸念的是他兩個兒子。

孔融有兩個兒子,都未成年,不知道世事的兇險,要命的是那時又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所以當宿命的冷箭刺透孔融然後向他的兩個兒子逼仄而來時,這兩個孩子基本上沒有招架之功。

事實上他們也不打算招架。他們安坐家中,對坐弈棋,表情恬淡,很有孔融遺風。有好心人急匆匆上門勸他們找個地方一避,孔融的這兩個兒子不慌不忙地拋出影響這個世界一千多年的孔氏名言: “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破巢之下,的確沒有完卵。以天下之大,或許可以躲得過兵勇的追捕,卻躲不過曹操的殺心。曹操斬草除根的決心。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層,孔融的兩個兒子便沒有做無用功,而是選擇了從容赴死。他們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和命運做無謂的抵抗,要做就做亂世中的智者。

不合時宜的智者。視死如歸的智者。令人感慨萬千的智者。

沒有理由,寸步難行

劉表快死了。病重,屬於奄奄一息那種。但劉表死不瞑目,因為有一個人的心,他一直猜不透。劉備。

曾經,他要把荊州送給劉備,劉備卻拒絕了,這讓劉表感覺不可思議。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可以拒絕一只雞、一只鴨,拒絕美女的誘惑,甚至拒絕仇恨,拒絕友情,卻不可能拒絕一大塊地盤。安身立命的地盤。

每個人都需要安身立命,所以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地盤你為什麽不要?

所以劉表搞不懂劉備。他要獲得一個確認,劉備是真傻還是假傻?真傻之人好對付,要是假傻,那事情就麻煩了。或者說他的兒子們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