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世冤家,今世克星(第2/4頁)

這樣的發現,讓他心碎。也讓魯肅茫然——江東的路啊,該怎麽走?有諸葛亮在,江東是走得更快了還是無路可走?畢竟諸葛亮不是周瑜,周瑜不是諸葛亮。

他們兩個,是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克星。

你急死我了

周瑜的眼神黯淡下來了。

這不是消極,而是積極。是希望之後的絕望,絕望之後的希望。

他必須要除掉這個人。這個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克星。周瑜捶胸頓足地對魯肅說,諸葛亮見識勝我十倍,今天不除掉他的話,以後一定是江東的心腹大患!

魯肅卻不想周瑜那麽做。魯肅一直以為,世間事雙贏比雙輸好。再說了,諸葛亮是想殺就能殺的嗎?在這個世界上,殺一個人有時靠刀就夠了,有時僅僅有刀還不夠,還要有智商。

特別是對付高智商的人。魯肅以為,周瑜智商不夠。當然,這樣直白的話魯肅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的。他雖然老實,卻不笨。老實人不是笨蛋,這是這個世界最有價值的真理之一。

魯肅只能對周瑜這樣說,如今用人之際,周將軍啊,還是希望你以國家為重。待破曹之後,再慢慢收拾諸葛亮不遲。

周瑜看著魯肅,眼神很空洞,不說對,也不說不對。事實上周瑜已無話可說。他只是想給自己留下一絲尊嚴——不是殺不了諸葛亮,而是暫時不殺。

魯肅松了一口氣,覺得諸葛亮是安全了。起碼對他來說,已經盡力了。但是,魯肅並不知道,周瑜的殺心從未消退。他現在就想殺一個人。

劉備。這是周瑜拿諸葛亮出氣的一個手段——你諸葛亮知天知地知鬼神,能預知我要殺你主子嗎?我要殺了劉備,你不惶惶如喪家之犬,沒有明天了嗎?

周瑜開始自得。周瑜總是這樣,在與他人較短長中尋找自己的優勢,並將優勢轉化為行動——這是三國版的精神勝利法,周瑜則是超級阿Q。

之所以說周瑜是超級阿Q,是因為他比阿Q強。強就強在行動上。他磨刀霍霍了。

糜竺看不見他磨刀霍霍。糜竺是受劉備的委托,到江東去探聽虛實的。畢竟那樣的時代,手機、QQ、MSN都沒有,諸葛亮一去東吳,就杳無音信,不知是死是活,劉備需要得到一個確切的消息。

糜竺就是帶著這個特殊使命坐船來到了周瑜大寨前。他還備下了羊酒禮物,以為犒軍之資。

周瑜沒有看那些禮物。因為周瑜知道,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糜竺的心。糜竺是帶著一顆怎樣怦怦亂跳的心到江東,又有何企圖,這個是他關心的。

很快就看出來了。糜竺說話了。不錯,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心很多時候是靠嘴來表現的。盡管有言不由衷的情況出現,但畢竟這是一個渠道。

糜竺是這樣說的:孔明在此已久,今願與同回。

周瑜一下子就知道劉備想幹嘛了。不相信他。不相信諸葛亮在這裏還有自由存在。周瑜便強悍地回應道:孔明方與我同謀破曹,豈可便去?

與此同時,周瑜還向糜竺表達了想見劉備的願望,並用一個婉轉的借口希望劉備能前來一會。事實上,這是個婉轉的陰謀。陰謀背後,是周瑜不為人知的殺心。當魯肅在第一時間知道周瑜殺心又起時,他依舊像前幾次一樣對周瑜擺事實講道理,做苦口婆心狀。但是這樣的工作被事實證明是無效的。因為這一回,周瑜的欲望無人可以遏止。包括他自己。

劉備不知道該不該去見周瑜。劉備總是這樣,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首鼠兩端,把選擇權留給他人。

關羽自告奮勇地充當了一把軍師——他覺得周瑜是多謀之士,現在又無孔明書信,恐怕其中有詐,

不可輕去啊大哥。劉備搖頭:不去,不好吧?我們現在結盟東吳,要共破曹操,周瑜既然想見我,我若不去,不是同盟之意。如此兩相猜忌,什麽事能夠做成呢?

關羽:怕只怕其中有詐啊……

劉備開始首鼠兩端:那要不,不去?

關羽:好!不去!

劉備:還是去算了,豁出去了!

關羽:……

劉備:嗯,還是不去吧,你覺得呢?

關羽:……

劉備:再考慮考慮,要不要去……

關羽:你急死我了,大哥,求求你快點定下來吧……

花開是有期的,花落也是有期的

最後還是去了。

這是千回百轉之後的決定。但是劉備下這個決定後,心中依然一片迷茫。因為站在周瑜目前,劉備看不清這個人。

不錯,世界上的人分兩種,一種是看得清的,一種是看不清的。

周瑜的臉上有著誠懇的微笑,有著精誠團結的真摯,但是他的心沒有寫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