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世冤家,今世克星(第4/4頁)

這一次,這個叫蔣幹的人突然覺得,人生要搞搞新意思——在他過去的幾十年人生中,他雖然做了曹操的帳下幕賓,但僅此而已。曹操有很多的帳下幕賓,他甚至叫不出他們的名字——因為太過平凡,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令人印象深刻,所以這些幕賓的結局大多是黯淡的。

蔣幹決定改變這一切。他對曹操說,要拿下周瑜,打不是最好的辦法,讓他投降才是上上之選。

曹操笑了。幹笑。他當然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首選,可問題的關鍵是周瑜他願意嗎?

一個與世界為敵的人,是不肯向世界低頭的。曹操心裏沒有把握。

蔣幹卻覺得把握很大。不僅是因為他和周瑜自幼同窗,還因為蔣幹相信,人世間的事最怕試,哪怕是硬試。不試一試,怎麽知道不可能——告訴你,世界我不相信!

曹操最後同意了蔣幹去試一試。因為蔣氏理論說服了他——硬試才是硬道理。

蔣幹出發了。迎著初升的太陽,蔣幹葛巾布袍,駕一只小舟,駛到周瑜寨中,去探知命運可能的走向。

他的命運,還有周瑜的命運。在蔣幹還忐忑不安的時候,周瑜知道,他的命運被改變了。

命運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終於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攻破曹操那顆狐疑的心。

蔣幹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在他的生命當中,這是最隆重的一次。也是代價最大的一次。只是當時的蔣幹不知道這一點。

周瑜穿上他帥帥的將服,英氣逼人。後面跟隨的江東文武百官有數百人,錦衣花帽,前後簇擁而出。蔣幹知道,自己受重視了。他趕忙引一青衣小童,昂昂然地從小船走出來。那一瞬間,蔣幹有極大的滿足。

只是接下來,他又有一絲遺憾。因為周瑜很威嚴。周瑜很威嚴地對他說,我們今天只是敘舊,不說別的。如此這般的定調使得蔣幹對自己是否能完成使命頗為懷疑。他只能坐下來心事重重地喝酒,臉上還洋溢著一看就是裝出來的笑。